掛麵占據了我國北方乃至全國人民餐桌的「半壁江山」,2020年我國掛麵行業總產量約為812萬噸,前5名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占到整個市場的17.48%,以下是掛麵行業分析。
掛麵屬於日常快速消費品,在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從過去到現在,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從2015年行業便開始了集中度提升、產品結構向中高檔掛麵升級的趨勢中。
2014-2020年國內掛麵行業總產量從462萬噸上漲到812萬噸,6年間上漲76%。掛麵行業分析指出,雖仍保持增長趨勢,但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後,近年來整體發展增速放緩,行業正面臨著生產力過剩和產業價值提升的共性問題。
在4000-5000家掛麵廠中,年產5000噸以上的僅100多家,1萬噸以上只有二三十家,排名前10位的品牌企業市場份額總和不足30%,行業集中度很低(方便麵行業前10家企業市場份額總和超過85%)。
市場仍以傳統低檔產品為主,中、高檔產品比重不到總量的10%,很多掛麵企業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產品結構多元化、系列化。
大多數掛麵廠是麵粉企業內的一個車間,掛麵也不是主產品,未將掛麵完全作為一個大的商品經營,因此經營上不夠重視。而對掛麵品質的掌控,只局限在對國標或有關部門標準的要求範圍之內,缺乏對掛麵內在品質標準的系統研究和制定。這也是導致我國多年來掛麵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滯後於市場需求的最重要原因。
以金沙河面業、克明面業為代表的是第一梯隊,占據國內約20%;以中糧集團、博大面業、金龍魚、今麥郎等為代表的是第二梯隊,以裕湘、永生、興盛等為代表的是第三梯隊,而第四梯隊則為眾多小型企業。到2025年,陳克明、金沙河、博大春綠、裕湘、春絲、興盛、香雪、金健以及塞北雪為我國的掛麵十大品牌。
目前,在我國掛麵市場市場上,行業集中度很低,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也就是5元以下的市場份額占比最大,達到了60%;其次為5-8元,占比為30%;而價格在8元以上的,僅占到10%。掛麵行業分析預計,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居民收入的增加,我國中高端掛麵市場份額有望提高。
綜合來看,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快節奏時代,很多企業都會選擇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對產品進行合理、適度營銷。但是,對於掛麵行業來說,行業品牌運作整體尚處於原始狀態,品牌策劃力和傳播力都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品牌多為區域性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不高,以上便是掛麵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掛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掛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