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光伏企業將目光瞄準全球市場,投資光伏電站,建立組件工廠,光伏行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光伏設備企業也迎來了利好政策,我國光伏設備行業利好政策分析如下。
光伏行業「走出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除了在傳統市場併購現有產能外,部分企業開始前往國外新建工廠,以規避「雙反」和靠近終端市場。展望未來,光伏行業「走出去」仍將獲得政策支持。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網站公示了符合《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第五批企業名單,江蘇核新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江蘇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上能電氣有限公司、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榜上有名。該規範的出台意味著光伏行業將開始新一輪整合。在此過程中,技術不精及債務負擔過重的企業可能成為破產重組對象,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因此做大做強。
與此同時,在國家能源局6月13日對外發布的《關於下達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對冬奧會光伏廊道、煤沉陷區等8個光伏領跑技術基地建設繼續實行「領跑者」技術標準,這對光伏設備製造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整體而言,我國光伏設備行業開始進入拼質量、拼效率的「領跑者」時代。
按照《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規定,光伏製造企業按產品類型在產能方面設定了准入標準,包括多晶矽項目每期規模大於3000噸/年;矽錠年產能不低於1000噸;矽棒年產能不低於1000噸;矽片年產能不低於5000萬片;晶矽電池年產能不低於200兆瓦;晶矽電池組件年產能不低於200兆瓦;薄膜電池組件年產能不低於50兆瓦。
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製造項目,新建和改擴建光伏製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光伏製造企業需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每年用於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於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於1000萬元。同時明確了現有及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需滿足的生產條件,明確了光伏製造項目能耗、水耗指標;而廢氣、廢水排放應符合國家和地方大氣及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
更重要的是,對光伏製造企業及項目的投資、土地供應、環評、節能評估、質量監督、安全監管、信貸授信等管理應依據《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及項目,其產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稅、國內應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未來,工信部將在抽查,實行社會監督、動態管理的基礎上定期公告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而針對違反相關規定的企業及項目,將被撤銷公告資格。更多最新光伏設備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設備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准入標準從資信、產能、效率、銷售、研發、質量、安全、環保等各個方面,對光伏企業整體實力做了全面的評價和考量,南京大全新能源憑藉良好的銷售業績、先進的生產管理水平和領先的軟硬體條件很好地滿足了這些要求,進入符合《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第五批企業名單。」南京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志祥告訴記者。
更多光伏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