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010萬千瓦,同比下降32%;累計裝機達20430萬千瓦。光伏產品出口總額207.8億美元,創歷史第二高。下面進行光伏設備行業規模分析。
光伏行業分析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晶體矽太陽能發電、薄膜太陽能發電,其中,晶體矽太陽能發電包括單晶矽太陽能發電、多晶矽太陽能發電。
光伏發電方面,在2019年增長速度放緩,其中,集中式新增1790萬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新增1220萬千瓦,同比下降41%。但從光伏發電滲透率來看,目前我國已經達到2.6%,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但同時受到2020年初疫情的影響,光伏行業可能會因拖遲復工、用工緊缺、物流效率低下、原輔材料供應緊缺等因素導致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出現下滑,並在2020年的上半年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
在補貼和標杆電價不斷下調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對高效率、低成本的訴求愈加強烈,大中型企業均積極加強技術創新,尋求更高效的技術路線,矽料、矽片、電池、組件各環節高效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
矽料、矽片主要是通過物理手段提升純度和改善表面特性來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電池主要是通過鍍膜、摻雜等工藝增加入射光利用率、減少內部損失等來提高轉換效率,組件主要是在已有的電池片工藝下通過不同的封裝工藝來提升組件的整體輸出功率。
隨著光伏技術的持續進步,光伏市場的細分化程度也不斷升高,除地面電站、分布式等傳統光伏發電的應用類型外,光伏技術和民用產品的結合開始展現生機。隨著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光伏行業正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
隨著我國設備製造商在技術研究和自主創新方面經過不懈的艱苦努力,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部分技術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少設備以優異的性價比處於市場的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研發生產能力。
國產設備成本低、產能擴建快、交貨周期短等優勢加速了進口替代進程。隨著國產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正逐步獲得國內外市場的認可。此外,國內設備製造企業在售後服務方面的優勢,也有望加速設備的國產化進程。以上便是光伏設備行業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光伏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