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養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但小規模分散式的經營方式仍占主體,標準化、集約化加工生產的要求與傳統分散的水產養殖生產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規模化養殖是改變傳統粗放式養殖模式、解決資源空間減少、提升水產養殖效益的重要途徑,對推動海水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以下對海水養殖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海水養殖產品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海水養殖業成為水產品增量供應的主渠道1950年以來,世界海水養殖業發展很快。海水養殖業產量持續上升,2007年上升到3609萬t,是1950年的95倍多。海水養殖產品已經成為人類水產品需求增加的主要供給渠道。
(一)創新性養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來說,養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養殖作業中,魚病蟲害的發病率往往較高,收穫的魚類身體內往往殘留有大量的農藥等化學殘留物,水質也會因此惡化。在今後的水產養殖中,必然會在低密度的養殖環境中進行自然養殖,儘量避免農藥的使用及污染。
(二)創新性養殖方法。立體型、複合型養殖模式。水產養殖的模式不再僅僅局限於單一性養殖,會慢慢趨向於複合型和立體型養殖模式。
(三)創新性思想。改變養殖從業人員的思想觀念,改變營銷策略。從業人員不再僅僅局限於技術性、單純性的養殖作業,在今後的發展趨勢中,養殖人員的養殖方向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真正做到將生產重心轉變到水產營銷上來。
(四)創新養殖資本。養殖業的發展是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的。在國內水產養殖漸成規模的今日,應當緊抓機遇,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環保的水產養殖路線,例如號召水產養殖低脂肪、高蛋白、高營養等特色養殖,真正做到特色養殖,提高養殖資本。
(五)創新性養殖品種。養殖業逐漸發展的今日,多品種的區域養殖將逐漸偏向於獨一品種的特色化養殖,單一的養殖品種更加有利於形成強勢品種,加強養殖業的地域獨特性,拉大與周邊養殖業的差異,在激烈的養殖產業競爭中加大自己的養殖優勢和競爭力。
中國海水養殖業已從過去追求養殖面積擴大和養殖產量增加,轉向更加注重品種結構的調整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新的養殖技術和新的養殖品種不斷推出,養殖領域進一步拓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迅速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
更多海水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水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