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養殖是利用淺海、灘涂、港灣、圍塘等海域進行飼養和繁殖海產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方式,是人類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發展海洋水產業的重要途徑之一。海水養殖業成為水產品增量供應的主渠道1950年以來,世界海水養殖業發展很快。以下對海水養殖發展趨勢分析。
2018-2023年海水養殖產品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我國的海水池塘養殖模式,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對蝦的大規模養殖開始的,其間經歷了對蝦低密度養殖→對蝦高密度養殖→兩茬低密度養殖→多品種生態養殖的發展軌跡,循著這一演變軌跡,可以發現,不同的養殖模式是海水池塘的生態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生態效益又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生影響,進而直接關係到海水池塘養殖業的發展。現從四個方面來分析海水養殖發展趨勢。
海水養殖發展趨勢針對中國養殖海域水質惡化的突出問題,儘快構建基于海陸一體化和區域海洋管理的海水養殖生態系統管理模式,實現由單一分散型海洋管理模式向以海洋生態系統為基礎的可持續管理模式的轉變。一方面設立海岸帶綜合管理部門,統一規劃、聯動開發,實現海陸資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陸源污染的影響;另一方面成立基於生態系統的區域管理部門,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最大限度地減少海洋生態系統的污染機會。同時,加快《海洋漁業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中國海水養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海水養殖發展趨勢針對中國海水養殖動植物病害多發的發展瓶頸,實踐中可以借鑑美國海水養殖經驗,重點依託科技創新儘快實現突破。一方面,鼓勵並支持國內重點海洋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和涉海高校(中國海洋大學等)合力共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海水養殖科技研發平台,重點開展優質種苗培育繁殖、病害防治、養殖餌料營養開發、深水網箱研發等科技創新研究。另一方面,加快海水養殖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積極發揮海洋水產技術推廣站的作用,以此推進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綠色協調健康發展。
海水養殖發展趨勢針對中國海水養殖主體抗風險能力不足的現實,積極借鑑美國海水養殖產業協會組織發展經驗,鼓勵和支持各類海水養殖主體自主成立專業化的海水養殖合作組織,實踐中由其負責統一選購優質苗種、養殖技術培訓、購置綠色餌料、防治養殖病害、整體宣傳推廣和協調產品包裝銷售等,在降低海水養殖主體生產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合作組織成員的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生產組織化水平。
海水養殖發展趨勢針對中國海水養殖關聯產業發展滯後的現狀,未來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應致力於科學構建「生態養殖+精深加工+智慧銷售」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架構,加快推進海水種苗產業、養殖飼料加工業、養殖防疫製藥業和海水養殖保險業等關聯產業的協調發展,重點依託海水養殖合作組織積極推廣海水養殖訂單經營模式,最大限度地促進海水養殖關聯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以期實現中國海水養殖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
中國海水養殖業已從過去追求養殖面積擴大和養殖產量增加,轉向更加注重品種結構的調整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海水養殖發展趨勢指出,新的養殖技術和新的養殖品種不斷推出,養殖領域進一步拓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迅速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
更多海水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水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