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輸出國,但同時也可以說是全球最主要的纖維消費國家。中國人造纖維的生產量 70%~80%供應國內消費使用,但是在不斷的擴產增建下,中國的人造纖維的出口比例將會漸漸增加,預測至2020年全球的各種纖維需求量更將推升到 9500萬公噸。未來纖維需求量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及東歐。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化學纖維發展中國2004年人均纖維消費量為6.6公斤,尚低於全球人均7.5公斤的水平。中國服裝、服飾和工業用纖維所占比重構成為52∶27∶21,到2010年前後其結構比重將為49∶30∶21。
中國化纖產量在今後5至10年期間,化纖產量將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長,2007年中國化纖累計產量高達2388.89萬噸,較2006年增長18.04%。其中浙江省產量為977.11萬噸,所占比重為40.90%;江蘇省產量為803.35萬噸,所占比重為33.63%;福建省產量為137.69萬噸,所占比重為5.76%;山東、上海、廣東產量分別為78.89萬噸、51.48萬噸和50.42萬噸,所占比重分別為3.30%、2.15%和2.11%。2008年9月中國化學纖維產量為 203.92萬噸,環比增加10.35萬噸,增長了5.35%;同比減少3.20萬噸,下降了1.54%。而2008年1-9月,中國化學纖維產量累計為 1797.79萬噸,同比增加42.77萬噸,增長了2.44%。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國內滌絲市場行情走勢偏弱,市場報價跌幅在100—300元/噸左右。「『金九銀十』其他紡織行業紛紛進入旺季,但滌絲市場卻一片低迷。」中國輕紡城錢清原料城的諸多經營戶感嘆,10月以來,成交氛圍平淡,成交量與國慶節前後相比仍有下降,化纖形勢不好已成定局。
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影響,國內紡織化纖形勢不容樂觀,不少化纖企業產銷率趨於下降形勢,而企業庫存量仍在增加。減產成了一些化纖企業應急的舉措,有的企業10月份已提前進入機器檢修期,了解更多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化纖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產品積壓賣不掉。」這是錢清原料市場經營戶普遍感到的困惑。化纖產能過剩格外明顯。「人工、原材料等都在上漲,同樣的產品價格雖與去年持平,銷路卻減少了30%。」
中國紡織化纖行業發展快,產量已經占世界百分之六七十的份額,蕭紹地區更是全國紡織化纖的集聚區。業內人士分析,行業的高速發展,卻產生了同質化嚴重、過度競爭、產能過剩等問題。「雖然我們有大批量生產的規模優勢,但關鍵是缺乏新產品、新工藝來保持價格優勢。」該業內人士說。
更多化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