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倡導生產和使用綠色環保低毒農藥,近年來我國農藥工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2018年1-8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147.6萬噸,同比下降12.3%。下面進行化學農藥行業競爭分析。
化學農藥行業分析表示,2018年3-7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逐漸下降,2018年7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17.1萬噸,同比下降10.9%。2018年8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有小幅度回升,2018年8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18.3萬噸,同比下降2.1%。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包括科研開發、原藥生產、製劑加工、原材料及中間體配套等較為完整的農藥工業體系。農藥的生產能力與產量已處於世界前列,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品種不斷增加,為優質高效農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通過對化學農藥行業競爭分析,近年來,我國農藥出口量逐年增長,目前已成為世界主要的農藥出口國。目前我國農藥出口基本覆蓋了全球農藥市場,涉及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農藥出口數量第一大國。已開發國家農藥企業受環保和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農藥產能一直在向外轉移,我國農藥企業在原料配套、資源(能源、水)、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從而成為最主要的產能轉移承接者。
我國作為農藥生產大國,雖然產量和出口量占據世界農藥市場的主導地位,但絕大部分是仿製品種,由於國內企業難以支撐高額的創製費及市場開發費用,創製農藥的品種和市場影響力有限。從「七五」(1985-1989)以來,我國創製並已登記或生產的農藥品種有50 個,其中殺蟲劑14 個,殺菌劑25 個,除草劑8 個,植物生長調節劑3 個,缺乏在國內外享有聲譽且市場占有率高的重要品種。
通過對化學農藥行業競爭分析,由於創製農藥開發成本高、難度大,國內農藥企業難以承擔巨額的新化合物創製費用,在產品研發上以次新化合物仿製為主,主要生產後專利時期的農藥品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較少。仿製類農藥企業的技術水平主要體現在原藥合成工藝水平與製劑創新能力兩方面。
對於化學農藥原藥生產,其核心技術為化合物合成技術,由於原材料、合成方法的差異,可研發設計不同的工藝路線進行生產,並直接影響產品質量、成本以及環境污染程度,最終影響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優秀的原藥企業通過對化合物合成技術的不斷優化和突破,提高工藝路線效率,從而形成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以上便是化學農藥行業競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化學農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學農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