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下面進行化學纖維行業規模分析。
化學纖維行業分析表示,中國的化學纖維工業是新中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工業。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
纖維的長短、粗細、白度、光澤等性質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加以調節。並分別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爛、不被蟲蛀等優點。廣泛用於製造衣著織物、濾布、運輸帶、水龍帶、繩索、漁網、電絕緣線、醫療縫線、輪胎帘子布和降落傘等。
化纖行業的進入壁壘都不高,所以,在中國大力發展化纖產業的政策指導下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下,中國化纖生產企業迅速發展起來,遍地開花。中國化纖原料主要來源大型石油加工企業和進口兩部分,應該說,化纖原料生產是比較集中的。
但相對而言,化纖加工企業卻要分散得多,目前,中國化纖企業總數已經達到2000多家,不僅企業數量多,而且生產規模小,除儀征化纖等少數幾家企業達到世界級水平以外,大多化纖生產企業年生產規模在1-2萬噸左右,很多化纖生產企業年生產規模不足1萬噸。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化學纖維比2018年增加0.8個百分點。纖維是人類保暖禦寒所不可缺少的材料,天然纖維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大幅增產,因此主要依靠化學纖維的增產來滿足需要。
無論從化學纖維的科學基礎,高分子科學的重要性,還是從化學纖維的形態、結構和性能上的優點。需求和用途的發展以及繼續加強科學技術工作的必要性來看,都說明化學纖維在新世紀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受全球新型疫情影響,近幾年首次出現營業成本下降。2020年中國化學纖維企業管理費用為192.1億元,同比下降3.3%;中國化學纖維企業銷售費用為80.9億元,同比下降5.4%;中國化學纖維營業成本為7270.4億元,同比下降10.6%。
利用循環可利用的化學纖維不僅能有效保護我國的自然資源,也能降低化學纖維行業的生產成本,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行業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時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行業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以上便是化學纖維行業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