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化工報告 >> 火電 >> 2025年火電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火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 監管措施層層加碼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火電行業是現階段全球第一大主力電源,占領了大部分的電力市場,行業發展處於成熟階段。中國火電行業處於發展階段。

  火電即利用可燃物等所含能量發電,主要燃料是煤炭。我國火電行業起步早,技術比較成熟,發電用煤炭資源豐富,占據發電領域主導市場,是我國最主要的發電形式。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工業也取得了高速增長。火力發電仍然是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是電力生產的主力軍。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我國對於火力發電的環保逐漸加強重視,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成為發電行業的新趨勢。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火電發電量達56463億度,同比增長9.07%。2013年以來,我國火電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整體呈下降走勢。2021年我國火電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354小時,同比提升4.81%。

  全國火電量前十大省市依次為山東、內蒙古、江蘇、廣東、山西、新疆、河北、安徽、河南和浙江,其中山東、江蘇、廣東、河北、河南、浙江等省份2021年火電量實現負增長。

  火電行業發展空間分析

  2021年,國家先後公布出台了碳達峰、碳中和「1+N」頂層設計及相關配套政策、「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國家煤電"去產能"政策實施以來,火電設備產量連年回落。火力發電行業從8384.63萬千瓦下降至2021年的4997.6萬千瓦,2021年下降比例為33%。回歸至每年約4000萬千瓦的規模。2022年上半年,火電機組產量2348.85萬千瓦,同比下降5.7%。

  從火電行業發展空間來看,「碳中和」政策的提出進一步推動我國能源市場向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轉型,火電行業作為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碳排放占比可達45%,火力發電行業是當前重點的節能減排領域。

  "十四五"期間,預計每年保持約3000萬千瓦的規模。隨著風、光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風、光發電經濟性快速提升,煤電恐失去低成本優勢,若計及碳減排成本,火力發電行業會進一步削弱煤電價格的市場競爭力。

  考慮國內外疫情、宏觀經濟、燃料供應、氣候變化等因素,預計2022年全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當前火電壓艙石作用仍極為重要,但未來受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因素影響,電源結構將逐步向綠色低碳轉型,清潔能源電量對火電電量擠占程度加劇,火電機組調峰作用將逐步凸顯。

  綜合來看,在能源產業逐漸分化下,我國火電行業發展方向將向低碳轉型、綠色環保、市場化改革去發展。

火電行業現狀

  全球有510座燃煤電站在建,每年用電總量的70%都是火電行業的貢獻,預計2020年將完成200GW風電裝機和150GW光伏裝機的目標,以下是火電行業現狀分析。

火電行業現狀

  我國電力供應的逐步寬鬆以及國家對節能降耗的重視,中國開始加大力度調整火力發電行業的結構。火電行業分析指出,2013年開始,我國火力發電量一直處於4萬億千瓦時以上,截止到2019年,我國火力發電量接近5萬億千萬時,達到497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8%。

  截至2019年底,我國「五大四小」火電裝機量為525GW 左右,占全國火電裝機量的57%。火電行業現狀指出,風電、光伏裝機量比例最高的是中廣核,但是中廣核沒有燃煤火電機組,所以按理說不受此次目標影響,其餘發電集團中風光裝機占比較高的是國電集團、中電投和華潤電力,占比分別為16.47%、13.07%和11.34%,剩餘發電集團風光裝機占比均不超過10%。

  電價方面,受益於電力供需格局改善,市場化折扣逐步縮窄,有效抵消市場化提升的影響。利用小時數方面,在停緩建火電項目和大型發電集團控制資產負債率的大背景下,等效火電裝機增速將低於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機組利用小時數逐步向合理水平(5000小時左右)靠近。燃料成本方面,煤炭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煤價旺季不旺和淡季提前或成市場常態。《2018-2023年中國袋式除塵器(火電行業)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指出,增值稅調整有望給火電帶來邊際改善。下調增值稅率,間接上調火電的上網電價,火電企業有望直接受益。

  但是煤價在11月觸頂後快速回調,至今已累計回調10%,主要因為:1)五大發電集團與大型煤炭企業新簽中長期煤炭購銷合同,基準價為535元/噸(較當前價格低19%左右);2)煤炭庫存天數達到合理水平,約20天左右(接近歷史均值);以及3)部分先進產能釋放,產量增加。筆者認為冬季煤價或出現小幅下降,火電行業現狀預計2020年煤價或將達到500元/噸(秦皇島動力煤5500大卡)的正常水平,分別較2018年和2019年的平均值高27%和7%。

  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火電行業迎來了深層次的結構調整,首先是加快淘汰低效、老舊火電機組的步伐,以及從2020年1月起,發改委和能源局發文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電廠建設步伐,以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

  2020年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工作方案》要求東、中、西部有條件的燃煤電廠分別在2020年底、2021年底、2022年底錢實現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樣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燃煤機組平均除塵、脫硫、脫硝分別達到99.95%、98%、85%以上,以上便是火電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1-10月山西省火電1866.57億千瓦時 火電企業虧損比例達62.74%

  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省發電量同比增長7.97%,為2015年以來最快增速。

  發電量猛增主要得益於火電發電量增加,同比增長6.22%,環比增長4.52%。

  1-10月份,山西全省發電量完成2025.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06%。

  其中,火電1866.57億千瓦時,同比降低2.31%;風電104.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62%;水電32.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29%;太陽能發電21.24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231.29%。

  1-10月份,山西省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2816小時,同比減少268小時。其中,火電3112小時、同比減少267小時;風電1483小時、同比增加103小時;水電1340小時、同比增加340小時;太陽能869小時、同比減少119小時。

火電

  截至10月底,山西省發電裝機7313.66萬千瓦。其中火電6054.32萬千瓦,占比82.78%;風電724.53萬千瓦,占比9.91%;水電243.89萬千瓦,占比3.33%;太陽能發電290.92萬千瓦,占比3.98%。

  10月份,山西省火電企業淨虧3.03億元(稅前,下同),其中:網調淨虧0.06億元,省調淨虧2.96億元。

  1-10月,全省火電企業完成利潤23.92億元,同比減少55.41億元,其中:網調完成27.23億元,省調淨虧3.95億元。統計口徑內6家網調電廠全部盈利。51家省調火電廠中,19家企業盈利、32家企業虧損。

  2016年1-10月省調火電盈利前5名的的電廠是:兆光、大唐塔山、華光、太原一電廠、平朔煤矸石,分別盈利3.04億元、2.65億元、1.26億元、1.03億元、0.96億元;虧損嚴重的是太原二電廠、中電神頭、同達、漳電王坪、運城關鋁,分別虧損1.32億元、1.26億元、1.24億元、1.16億元、1.10億元。

  國家能源局山西監管辦分析稱,由於煤價增速過快,電廠儲煤不足,考慮發電價格和利用小時下降因素,發電綜合成本偏高,邊際收益微弱,企業經營面臨較大風險,虧損企業數量增加。51家省調火電廠中,32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比例達62.74%。

  10月份,全省外送電量較上月增長13.14%。其中點對網外送降低9.69%;省電力公司網對網外送電量增長55.53%,較上月增加9.29億千瓦時。主要是由於河北省內煤價漲幅過快,外購電意願增強,我省增送河北電量大幅提高,環比增長93.91%,外送市場有所好轉,有效提升了發電空間。

  1-10月份,全省外送電量累計完成564.72億千瓦時,同比降低5.01%。其中,省電力公司外送電量219.10億千瓦時(外送京津唐84.94億千瓦時,外送特高壓32.56億千瓦時,外送河北101.59億千瓦時),同比降低10.23%。

2022年火電行業產業布局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火電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發電方式,預計2022年將是向高效、清潔、綠色的生產方式發展,以下是2022年火電行業產業布局。

  火力發電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發電方式,並且提供的電力也比較穩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東部沿海城市,對於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火電行業產業布局指出,為了滿足我國的電力需求,我國電力公司不僅在拓展新的清潔能源,同時也在有序地擴大火力發電的設備容量。

  2021年,全國火電裝機容量達129678萬千瓦,同比增長4.1%,占全部裝機容量的54.6%。其中,煤電裝機容量為110901萬千瓦,同比增長2.8%,占全部裝機容量的46.7%;氣電裝機容量為10859萬千瓦,同比增長8.9%,全部裝機容量的4.6%;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為3797萬千瓦,同比增長27.1%,占全部裝機容量的1.6%。

  上游供給情況分析

  從各能源裝機結構來看,火電仍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力能源,2021年約占國內電力裝機容量的59.22%。火電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在火電裝機建設方面,近年來火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隨著之前年度火電投資項目的陸續投產,短期內火電裝機容量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受國家煤電停、緩建政策影響,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增速將得到明顯遏制。

  下游用電需求分析

  從產業用電量來看,2021年第一產業用電量78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其中,漁業、畜牧業用電量分別增長8.2%和5.0%。第一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1%,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0.05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

  2021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6%、4.5%、6.2%、3.7%,占全國比重分別為47.2%、18.7%、28.3%、5.8%,全國共有28個省份用電量實現正增長。

  目前,環保節能成為我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時,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

  綜合來看,隨著風、光發電經濟的快速提升下,火電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以上就是2022年火電行業產業布局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火電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火電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火電精選報告、火電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火電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火電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