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ic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領域被不斷使用,2023年我國ic行業將快速發展,應用領域也將不斷擴大,以下是2023年ic行業產業布局。
作為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也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ic行業產業布局指出,目前,ic的應用領域不僅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計算機、工業控制等傳統產業領域,更在物聯網、雲計算、無線充電、新能源汽車、可穿戴設備等新興市場獲得新的機遇。
ic產業是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的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長期支持。2020年,在國家政策扶持帶動下,我國ic行業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國內ic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2159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7562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9.62%,預計2023年ic產業規模將達8520億元。
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開發、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及支撐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ic產業鏈。
南京市打造「一核、兩翼、三基地」的產業地標,力爭每個產業地標建成一家全國有影響的產業創新平台,實施ic與半導體裝備產業基礎能力再造工程。
無錫市簽約引進天津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直徑矽片研發生產項目、上海華虹無錫基地項目等。ic行業產業布局指出,不僅填補了產業上游材料生產環節這個「缺環」,而且在晶片設計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補齊了短板,提升了產業附加值,形成了ic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合肥市推進ic與本地新型顯示、裝備製造、家電等主導產業深度融合,分別在高新區(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經開區(存儲、裝備)、新站高新區(顯示驅動、材料)形成產業集聚,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上海市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升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區域創新發展能級,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釋放創新鏈的動力效應,全面實施ic的「上海方案」。
整體來看,隨著我國晶片、傳感器、存儲器等行業對ic需求的不斷上升,預計我國ic產業規模到2023年將突破8500億元。
以上就是2023年ic行業產業布局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ic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ic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