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達146.2億美元,年衰退約16%。儘管中美貿易局勢緊張和集成電路市場放緩,中國仍繼續推進晶圓代工行業發展,對新晶圓廠和新技術進行大量投資。以下對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分析。
晶圓製造材料主要包括矽片、電子氣體、光掩膜、光刻膠、光刻膠配套材料、CMP拋光材料、工藝化學品、靶材及其他材料。晶圓代工行業分析指出,其中矽片及矽基材料占比最大,2019年市場份額達37%,電子氣體及光掩膜占比分別達14%和13%。
儘管如此,大陸晶圓代工市場仍然充滿活力,本土的代工廠也將繼續取得成功,儘管他們不會很快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晶圓代工行業競爭。
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從應用端來看,半導體代工行業的主要客戶包括:智慧型手機等無線通訊產品(2017:49%,255億美金)、個人計算機和伺服器用計算晶片(2017:11%,57.3億美金)、消費類產品(2017:18%,93.7億美金)、車用產品(2017:6%,31.2億美金)、工業用產品(2017:14%,72.9億美金)、及占比較小的有線通訊產品。
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從工藝節點來看,各製程市場規模及占比分別為:16nm及以上工藝(2017:20%,104億美金)、16-28nm先進工藝(2017:19%,101億美金),28-90nm成熟工藝(30%,157億美金),90nm以上的8 寸(28%,145億美金),其他(3%,17億美金)。
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從競爭格局來看,台積電2017年收入323億美金,約占全球62%。其他廠商2017年收入包括聯電(9.5%,49.3 億),SMIC(6%,31.3億)。台積電在16nm及以上工藝節點(總共104億美金市場)領先主要競爭對手3年以上時間,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晶圓代工的製造工藝流程複雜,所涉及設備種類繁多,核心技術研發困難,且需要緊跟集成電路製造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行業壁壘極高。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分析,未來的晶圓代工設備不僅要滿足「摩爾定律」驅動下,更小製程對更多設備數量與更高加工精細度的要求,更要滿足以異質集成為導向的先進封裝技術和物聯網、智能設備及汽車電子等新興應用領域對晶片功能多樣化的追求,晶圓代工行業壁壘進一步升高。
更多晶圓代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圓代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