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目前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氣、建築、辦公設備、包裝、運動器材、醫療保健等領域,隨著改性研究的不斷深入,正迅速拓展到航空航天、計算機、光碟等高科技領域。以下是聚碳酸酯行業概況及現狀。
我國聚碳酸酯的研製始於1958年,並於196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先後有上海天原集團申聚化工廠、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慶長風化工廠等從事生產,產品大部分自用。但由於裝置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後、產品質量差、生產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低,無法與國外產品相抗衡。2005年之後,我國掀起聚碳酸酯投資熱潮,世界級聚碳酸酯生產商帝人化成和拜耳先後在我國投資建廠,到2012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達44.1萬噸/年。
截至2015年底,中國聚碳酸酯的總產能已達68.9萬噸,其中主要為帝人、拜耳、三菱等外資企業。此外,浙鐵大風和魯西化工的聚碳酸酯裝置已於2015年相繼投產。據統計,2015年國內聚碳酸酯的總消耗量達180萬噸左右,其中進口量占比為68%。聚碳酸酯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工業、食品包裝等領域,近10年的消耗量平均增速在10%以上,預計未來將保持7-10%左右增長速度,但光碟行業消耗量有縮減趨勢。
世界聚碳酸酯生產能力發展迅速,已由 51萬噸/年增長至469.5萬噸/年(光氣法為363萬噸/年,非光氣法為106.5萬噸/年)。位居全球前四位的聚碳酸酯生產商分別為沙伯公司131.5萬噸/年、拜耳公司130萬噸/年、日本帝人公司48萬噸/年、陶氏化學公司47.9萬噸/年,產能分別占世界總能力的28.0%、27.7%、10.2%及10.2%。自2010年開始,聚碳酸酯產能大量地向東北亞和中國轉移,亞洲已經成為世界聚碳酸酯市場的主導和重要的生產基地。預計今後幾年,全球聚碳酸酯的產能依然處於上升通道。
自1990 年以來,全球聚碳酸酯( PC) 消費量以每年均8%以上的速度在增長,期間的負增長只是例外情況。因此,PC 的銷量比大多數熱塑性塑料更好。但是到了20 世紀90 年代中期,PC 市場的波動性明顯增加了。在2010 年來一直蓬勃發展,到了2011 年卻停滯不前了,在下一年又迅速增長。2014 年,全球PC 消費量達到410萬t 左右。PC 共混物獲得了成功,在1990 ~ 2014年期間,PC 共混物的消費量增長了7 倍多———由8. 5 萬t 增加到71 萬t,年增長率接近10%,這種出人意料的增長得益於汽車應用和繁榮的IT 行業。
更多聚碳酸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聚碳酸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