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7萬套,同比下降51.3%,零售額規模為138億元,同比下降61.4%。緣於外部經濟、房地產等宏觀環境不利的影響,空調市場步入下行空間。以下對空調競爭分析。
對於空調行業來說,不可否認的是2019年的空調市場是近年來少見的劇烈動盪的一年,行業少見的價格戰突然橫行,對行業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在產品方面,過去我國空調市場僅有整體空調,但是隨著居民消費向提高品質生活方向轉變,智能空調和自清潔空調相繼誕生,目前我國空調主要分為整體空調、智能空調和自清潔空調三種產品。空調行業分析指出,雖然整體空調仍是市場主要的細分產品,但是近年來智能空調和自清潔空調的需求量逐漸增加,2019年整體空調、智能空調和自清潔空調市場份額分別為46%、26%和28%。
空調行業是市場格局穩定以後,龍頭企業才迎來毛利率和淨利率的快速提升,迎來真正的春天。原因是從百舸爭流的階段進化到寡頭壟斷階段時,經歷了殘酷的洗禮以後行業供給出清,空調行業三分天下的大局既定,玩家勝負已分,龍頭開始了提價的階段。現從三大方面了解空調競爭分析。
首先是由於世界市場開始呈現飽和狀態,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地區;與此同時,由於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並且在相對有限的國際市場空間爭奪訂單,造成國內企業爭奪訂單現象日益突出,使國際市場單品價格趨於下降,隨時隨地都面臨反傾銷的危機和風險。有人士認為,中國空調行業將面臨一股反傾銷高峰。
其次,是原材料漲價導致成本壓力增加。近段時間,鋼材、塑料等原材料價格一再上升,空調生產成本增加,而出口價格上漲幅度有限,國內廠家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並進而導致企業在科技研發、產品創新和自創品牌方面的投入更顯困難。
再次,是歐盟的「環保壁壘」更為嚴厲。歐盟有關廢舊家電和電子產品的環保指令將於8月中旬開始生效,據了解,由此每台空調的成本將增加10歐元。再加上人民幣的升值,都提高了空調出口的成本壓力。
總的來說,我國國產品牌已大量介入中央空調領域,市場格局也開始變化。外資品牌市場份額逐漸下降,而國有品牌市場份額卻快速上升。中央空調行業競爭分析指出,中央空調市場尚沒有呈現出家用空調一樣的寡頭局面,二是市場競爭充分,外資品牌,國內大型知名品牌,國內小品牌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更多空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空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