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勘探對經過普查、詳查已確定具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應用有效的勘查技術手段和方法,為礦山設計提供可靠的礦石儲量和必要的地質、技術和經濟資料而進行的地質工作。以下為礦產勘探發展現狀分析。
礦產勘探主要是為礦山建設設計確定礦山建設規模、產品方案、開採方式、開拓方案、選擇採礦方法、礦石選(冶)或加工技術方法,以及礦山建設總體布置、遠景規劃和未來礦山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
通過對礦產勘探發展現狀分析,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三國的鐵礦儲量之和占到全球鐵礦儲量的54%,智利、澳大利亞、秘魯三國的銅礦儲量之和占到全球銅礦儲量的53%,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三國的鋁土礦儲量之和占到全球鋁土礦儲量的58%。
世界礦產資源分布不均,決定了礦業國際化發展的必然,礦產生產國與消費國更多的貿易聯繫,跨國礦業公司的發展壯大等。不同礦種儲量排名前三的國家的儲量之和占到全球儲量的41.25%~94.3%。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廣大地質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發現礦產172種,其中能源礦產12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5種,水氣礦產6種。已發現具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62種。
正是依託這些礦產資源,我國從一個礦業小國發展成為礦業大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礦產品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到2015年,我國擁有非油氣礦山企業數量為83648個。2015年開採礦石總量(原礦量)為96.28億噸,礦業總產值為為11735.62億元。(下轉2版)(上接1版)
從礦產勘探發展現狀倆看,我國因礦而興的各類礦業城鎮有400多座,礦業城鎮人口約3億人,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建成了包括能源、鋼鐵、有色、化工、非金屬及建材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礦業及其原材料加工工業體系。
近十年來,儘管由於產業結構調整等原因,全國各類非油氣礦山企業從業人員由2005年的769.2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519.01萬人。但如果加上石油行業的200萬職工,地勘行業的47萬職工,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正式職工近7600人,礦業職工仍有近700萬人。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採礦業利潤率從2014年的9.67%下降到2016年的3.68%,位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業最後一名。採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從2014年的14681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10320億元,下降29.71%。
另據國土資源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地質勘查投入從2014年的1145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781億元,下降31.8%。2013年,礦產勘查投入比2012年下降12.14%,2014年同比下降17.81%, 2015年同比下降19.66%,2016年同比下降29.08%,基本相當於2007年的勘查投入。
更多礦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