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汽車市場逐漸好轉。記者採訪了解到,車企加班加點,產能並未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需求端消費信心仍不足,恢復尚需時日。由于海外疫情蔓延,海外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風險將加大,主流整車企業對國內相關零部件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汽車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迎來機遇。
受到疫情影響,蘭博基尼和法拉利在三月中旬停產;菲亞特關閉在歐洲的大部分工廠;標緻雪鐵龍宣布關閉所有工廠;雷諾在西班牙的工廠關停;大眾準備有序關閉在歐洲的工廠;戴姆勒關閉在歐洲的部分工廠。有類似舉措的還有寶馬、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日產、本田、豐田。截止到3月28日,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整車製造業集中地合計有超過100家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
所有這些企業,都在使用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中國擁有全球一流的汽車供應鏈體系,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超過10萬家,供應全球200多個國家的整車廠商,是全球最重要的零部件生產基地。前段時間因疫情影響,這些零部件企業停產限產,導致全球車企產能下降。反過來,全球整車企業的需求縮減,也給中國零部件的銷售帶來莫大壓力。
整車市場方面,據中國工業汽車協會統計,2020年前2個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僅11.3萬輛,同比下降19.4%。乘用車出口8.6萬輛,同比下降5%;商用車出口2.7萬輛,同比下降45.3%。受疫情影響,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部件,銷量都受到嚴重的挫折。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汽車消費正逐步復甦。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04.5萬輛,同比下降40.4%,同比降幅較2月收窄38個百分點,呈現谷底V型的良好態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經銷商訂單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但售後業務恢復先行,終端零售恢復緩慢,新車銷售更多以線上積累訂單為主。
2020年以來,多地頻頻出台政策,支持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浙江、吉林、遼寧、湖南、廣州、佛山、珠海、南昌等地陸續出台促進汽車消費政策,通過汽車下鄉、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鼓勵購買「國六」標準新車等方式促進汽車消費。
長城汽車某4S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階段很多消費者仍在等待政策,持幣觀望者較多。預計第二季度汽車銷售情況會比一季度更明朗。
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城市要求購買本地生產和銷售的汽車才能獲得當地政府補貼。例如,寧波、長春推出的政策要求,消費者購買的新車須為本地生產、銷售,並在本地上牌。長沙市則要求,消費者需要在指定經銷商購買上汽大眾長沙工廠、長沙比亞迪、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湖南獵豹等車企生產的車輛,並在長沙上牌方可享受一定補貼。
汽車消費市場不僅僅是依靠政策刺激,繁榮的核心與宏觀經濟發展有關。消費者收入增加、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這些因素都將支撐汽車產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規模的發展速度趨於穩定。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00萬億元,同比增長7%。下面進行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分析。
零部件行業分析表示,汽車零部件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汽車工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在汽車工業帶動下,汽車零部件製造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外資/合資廠商數量僅占20%,而營業收入卻占全行業約80%。尤其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
經過多年的發展,自主零部件與外資/合資零部件的技術差距已逐漸縮小,一方面由於在國內建廠的外資/合資零部件廠商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及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由於自主零部件廠商對自主研發的投入逐漸加大,加上同時對眾多國外零部件公司的外延併購,使得諸多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逐漸被消化吸收,自主品牌從而實現了技術上的積累及管理上的提升。
在汽車行業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汽車零部件市場發展總體情況良好,呈中高速發展態勢。在全球化趨勢下,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採用兼併重組、海外併購、股權合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加速拓展並融入世界零部件採購體系並走向世界。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受到經濟下行、汽車新四化趨勢、自身發展周期等影響,產銷總量增速放緩。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形成東北、京津冀環渤海、華中、西南、珠三角及長三角六大汽車零部件集群區域,這六大產業集群區域的零部件產值占全行業的80%左右。
其中,長三角零部件產值約占37%的份額,為國內汽車零部件產值最大區域;上海為全國最大的零部件產業基地,產值占總產量的20%;浙江和江蘇約占17%。從地域來看,江浙滬等地零部件企業發展基礎雄厚,占比超過60%,河南、陝西、四川等地企業已經興起。
整體上,零部件產業向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企業數量占比超過20%,中西部零部件企業持續崛起。在整車一級配套體系中,龐大的自主零部件群體僅占20%的市場份額,大多數自主零部件企業產品附加值普遍偏低,處於低端市場;外商獨資占50%,中外合資占30%,占據中高端配套市場。以上便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近來,多家零部件企業公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情況。綜合來看,15家企業總體保持利潤增長勢頭,僅1家企業虧損,4家企業負增長,發動機生產企業狀況不佳。
15家零部件企業半年業績表
如上表所示,15家企業中,營業收入均處於上漲態勢,但是在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方面卻出現了差異。
根據汽車零部件市場研究報告整理的數據,16家企業中,僅斯太爾一家預計虧損,京威股份、上柴股份、東安動力、啟明信息為負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虧損的斯太爾、負增長的上柴股份以及東安動力均為發動機生產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2016年上半年,發動機生產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其實早在2015年,受國內柴油機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及柴油機排放標準升級影響,國內柴油機市場整體處於低位運行,而這種形勢在2016年並未得到明顯好轉。伴隨商用車市場的回暖,這些企業接下來的形勢或將有所改善。
不過,對於這些發動機企業來講,推出高端產品,提升毛利率才是利潤提升的根本。
另外,這些企業也在尋求新的發展出路。例如,斯太爾在業績報告中稱,公司正在努力加大對新能源動力的投入,加快企業外延式發展,增加了各項費用支出,這也是該公司暫時處於虧損狀態的原因。
除發動機企業,上述表格還統計了兩家輪胎企業的半年業績,雖然其整體業績報告暫未發布,但兩家企業均預計今年上半年的利潤會呈現大幅增長。對此,賽輪金宇表示,在美國「雙反」影響下,國內部分輪胎產能由於快速擴張,陷入資金鍊斷裂危機,東營民營輪胎企業先後有多家破產,部分輪胎企業陷入產能收縮狀態。行業實際有效產能大幅減少,但是輪胎作為消費品需求仍穩定增長。如2016年1~3月山東地區輪胎出口量達4689萬條,同比增15.5%;出口額 101.4億元,同比增6.8%。我國3月份輪胎出口同比上漲35%,環比也有23.6%的增幅,輪胎行業結構性復甦十分明顯。
再看車身及配件企業情況,雙林股份、京威股份、金馬股份以及寧波華翔4家企業中,僅京威股份一家負增長,其餘幾家企業均保持不錯的增長勢頭。
3家汽車電子企業均勝電子、得潤電子、啟明信息,僅均勝電子增長明顯,其餘兩家企業一家微增長一家負增長。不過,汽車電子企業的增長還是可期的。 2015年我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為3979億元,汽車電子產品在整車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汽車技術的競爭也更多地體現在汽車電子技術的競爭上,但是企業應該更加重視智能控制、車身電子等新品市場,才可能在汽車電子領域獲取優勢。
此外,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企業開始在新能源領域付諸更多行動,這也為企業帶來的直接的利益效果。例如,大洋電機在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398.93%,大洋電機還預計下半年隨著相關政策的明朗,企業相關產品將大幅放量。
隨著汽車配件加工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應用,那麼,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是多少呢?具體詳情,請詳見下文。
2015年11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35.67億美元,同比下降12.14%。
以下為2014-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統計表:
出口金額:汽車零部件(億美元) | ||||
日期 | 當月值 | 當月同比(%) | 累計值 | 累計同比(%) |
2015年11月 | 35.67 | -12.14 | 426.01 | -5.07 |
2015年10月 | 37.59 | -6.9 | 390.32 | -4.39 |
2015年9月 | 40.61 | -4.03 | 352.75 | -4.12 |
2015年8月 | 39.59 | -10.97 | 312.2 | -4.12 |
2015年7月 | 41.39 | -11.01 | 272.64 | -3.05 |
2015年6月 | 41.13 | 0.38 | 231.26 | -1.47 |
2015年5月 | 41.57 | -2.07 | 190.17 | -1.84 |
2015年4月 | 39.57 | -6.4 | 148.61 | -1.78 |
2015年3月 | 31.05 | -18.78 | 109.06 | 0.03 |
2015年2月 | 35.7 | 38.3 | 78.01 | 10.18 |
2015年1月 | 42.31 | -5.94 | 42.31 | -5.94 |
2014年12月 | 43.13 | 58.05 | 491.82 | 69.23 |
2014年11月 | 40.59 | 53.16 | 448.76 | 70.4 |
2014年10月 | 40.37 | 68.88 | 408.25 | 72.36 |
2014年9月 | 42.32 | 69.03 | 367.89 | 72.76 |
2014年8月 | 44.47 | 71.42 | 325.61 | 73.27 |
2014年7月 | 46.52 | 78.25 | 281.21 | 73.6 |
2014年6月 | 40.97 | 72.09 | 234.7 | 72.71 |
2014年5月 | 42.45 | 70.93 | 193.74 | 72.74 |
2014年4月 | 42.27 | 84.06 | 151.3 | 73.22 |
2014年3月 | 38.24 | 75.46 | 109.03 | 69.38 |
2014年2月 | 25.81 | 40.5 | 70.8 | 66.28 |
2014年1月 | 44.98 | 85.76 | 44.98 | 85.76 |
更多汽車零部件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汽車關鍵零部件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