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又名硫代脲素,工業上採用三種工藝方法生產,一是硫代氰酸胺法,二是重氮甲烷法,三是石灰氮法。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生產廠家採用石灰氮法生產,硫代氰酸胺法和重氮甲烷法已逐漸淘汰。
石灰氮法是採用石灰氮和硫化氫氣體,在合成釜內進行吸收合成反應,製得硫脲溶液,溶液經過3次過濾除渣、洗滌淨化後,溶液打入結晶罐進行冷卻結晶,固液分離後晶體用三足離心機甩干,再經過烘乾製得硫脲成品。
硫脲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在農藥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如可製成殺蟲、殺菌、殺蟎、殺線蟲、除草、調節植物生長,以及殺鼠等藥劑,還可以用於防治柑橘霉病以及控制薯類的發芽期。更多硫脲行業資訊可查詢《硫脲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硫脲和水合肼直接反應可製得氨基硫脲,氨基硫脲是重要的農藥中間體,主要用於合成敵枯雙、葉青雙、殺草強、噻二唑類除草劑以及川化-018殺菌劑等。它本身也是一種殺鼠劑,商品名為滅鼠特,目前國內用它進一步合成雙鼠脲,其殺鼠效果遠遠高於毒鼠強,對人畜的危害很小,是一種很具市場潛力的急性殺鼠劑。
目前世界硫脲總生產能力為8萬噸/年,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為中國、日本、德國,主要消費地為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和東南亞等地。
日本有3家公司生產硫脲,產量為3000噸/年左右,需求量在6000噸/年左右,市場不足部分從中國進口。歐洲有2家公司生產硫脲,分別為德國的SKW公司和法國的SNPA公司,總產量為1萬噸/年。歐洲市場每年的用量是3萬噸,其中2萬噸/年從中國進口。美國公司ROBECO年生產硫脲1萬噸左右,每年需從中國進口5000噸以上,主要用於農藥生產領域。
東南亞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需求量在5000噸/年以上,我國台灣的用量也超過2000噸/年,而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由於該地區沒有硫脲的生產企業,市場需求量全部要從中國大陸進口,而且主要用於農藥、製藥等領域中。非洲國家硫脲的總市場消費量在3000噸/年以上,而且主要依靠進口,用於農藥等領域中。我國鋇鍶鹽的產量占據世界產量的近80%,而且煤炭資源豐富,從而為硫脲的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使我國成為最大的硫脲產品生產國,並且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我國硫脲的生產近年來有一定的發展,產能達到6萬噸/年以上,生產廠家達到20餘家,其中有90%以上為鋇鹽生產企業。目前我國硫脲的主要生產廠家有河北辛集化工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8000噸/年)、山東臨沂化工總廠(生產能力為6000噸/年)、寧夏民族化工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4000噸/年)、湖南衡陽宏湘化工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5000噸/年)、山東淄博萬昌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6000噸/年)、湖南大榮農藥廠(生產能力為5000噸/年)、山東諸城碳酸鋇廠(生產能力為3000噸/年)、江蘇崑山化工廠(生產能力為3000噸/年)、福建三農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3000噸/年)、湖北楚星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2500噸/年)、天津躍進化工廠(生產能力為2000噸/年)以及山西運城鴻運化工集團公司(生產能力為1500噸/年)等生產廠家。
更多硫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硫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