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留學行業市場分析,在社招人群、應屆畢業生、海歸等組成的就業大軍中,海歸併不占優勢。現對2016年我國留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學生願意出國呢?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 2015》顯示,到2015年底,我國累計出國留學人數已經達到404.21萬人,年均增長率19.06%。同時,回國人數也不斷增加,從1978年的 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萬人,累計回國人數達到221.86萬人,年均增長率 22.46%。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有79.87%學成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即約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就業。進一步的數據還顯示,在留學回國就業人群中,女性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占總人數的59.16%。在學歷方面,歸國的碩士最多。其中80.70%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9.49%為博士研究生學歷,9.81%具有本科和專科學歷。「找工作不算難,但是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實屬不易。畢竟好的就業機會有限,競爭對手卻很多。在社招人群、應屆畢業生、海歸等組成的就業大軍中,海歸併不占優勢。」
「孩子在美國念書,明天才能飛回來。他已經錯過了很多企業的校園招聘,不能再錯過這次,所以我先來替他把簡歷投上。」充當孩子找工作「先行官」的李媽媽不好意思地對筆者說道。匆匆說完後,她又繼續投身到尋找適合自己孩子崗位的行列中。
留學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雖然2016年招聘會上大型國企、外企展位前人頭攢動,但是越來越多的海歸在選擇時考慮更多的是這個職位是否適合自己,而不是把選擇企業作為第一標準。
從加拿大留學回國的張玲玲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我這次來招聘會主要是找適合自己的崗位,而不是奔著國企、外企去的。在我看來,選職位遠遠大過選企業!我希望選擇的崗位是自己所喜歡的,而不是單純為了穩定一點。年輕人希望有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平台,而不是一個僅僅賴以生存的工作。」
某軟體公司招聘負責人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示:「希望應聘的海歸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並且適合自己的崗位,而不是一味地想哪個公司可能給自己更高的薪酬、更好的福利,勉強自己去接受那些崗位,最終有可能得不償失、兩頭空。」
然而出國留學,從來就不是拿下一紙文憑這麼簡單的事。你留學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將成為你日後可以向僱主展示的資本。
僱主喜歡在招聘要求里添加「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先」的幾大原因
當你在海外學習,你其實是在吸收兩份知識。教科書上的東西或許你多多少少也能在自己的國家學到,但你周邊的人們、文化衝擊還有日常遭遇的各種奇葩事情,它們統統都是你的「老師」,而且是在國內接觸不到的那種。它們讓你擺脫個人的「舒適地帶」(comfort zone)。對於你以後的僱主來說,親身去了解這個世界,和你在PPT以及指定讀物上學東西,同樣值錢。
當你踏上飛機前往另一個國家之時起,你就已經證明自己是個對新經歷、新知識有著強烈渴求的人了。而這恰恰是僱主希望團隊裡的成員應該所具有的品質。
「文化」這個概念被廣泛地應用於工作的各個方面。員工可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顧客同樣如此,甚至企業文化也大相逕庭。這種大背景下,能夠吸收和接納新文化的能力就顯得異常吸引人。而有國外留學經歷的人常常具有這種文化敏感性,所以你很可能也有哦~
在國外生活會遇到各種各樣無法預見的問題,如果你成功地度過你的海外時期,那你應該就學會了如果處理這些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麻煩事了。從像跟跨文化的室友融洽相處這種小事,到跟國外政府機構打交道這種大問題,在國外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僱主喜歡的就是能解決問題的員工,而在海外留學的你自然有一大堆可以說道的經歷來讓他瞠目結舌。
在你海外生活期間,沒有家人和熟悉的朋友,必然會讓你學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你在那短短的幾年內所掌握的生活技能是你前十幾年都所不及的。你的僱主顯然會更加欣賞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人,因為自立的人往往能面對困難迎難而上。
非常不幸,現在的航班能帶的行李都太有限了,以至於你的那些家人朋友都無法裝進來。開個玩笑,其實誰都知道,出國留學就意味著你得適應一個新的社交圈。當你找一份新工作,你必須掌握合適的社交舉止,與同事們打成一片,讓老闆眼前一亮,和團隊絲絲入扣。到時就把你在國外留學的那些社交技巧全都用出來吧!
你已經完全適應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學習計劃、大學要求,甚至是一個全新的語言。這麼看來,適用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對你而言似乎不值一提。你的僱主會對此動心的。
在海外學習會全方位地打開你的視野,這是你在國內所不可能意識到的。即使是在周邊的國家留學,你所接觸到的文化氛圍都跟你一直生活的家鄉大相逕庭。接收一些新鮮視角,會讓你變得更加富有創造力,還能鍛鍊你的思辨能力。這無疑會對你日後的工作幫助甚大,也必然會讓你的僱主眼前一亮。
更多留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留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