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留學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留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6年我國留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6-06-29 10:28:3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我國留學行業發展分析,近日從海南省教育廳獲悉,省教育廳對我省具有資質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進行了檢查,就如何規範自費留學中介市場提出了建議,並對自費出國留學行業的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探討。現對2016年我國留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截至目前,獲得資格認定書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共有8家,具體為:海南雅思出國留學服務有限公司、海南環球雅思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海南省留學服務中心、海南美嘉源出國服務有限公司、海南新視窗語言培訓學校、海南美中歐留學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名門出國留學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海南東國語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具備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資質並已在省教育廳備案跨區域從事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共1家:金吉列留學服務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資格認定書過期、不再具備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資格的機構共1家:海南科教集團有限公司。根據相關規定,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依法辦理工商部門登記後,必須獲得該廳頒發的資格認定,方可開展中介服務業務。

  本周高考落幕,但有不少應屆高三生卻沒有參加考試,而是選擇「洋高考」。動輒數萬到十幾萬元的中介費、考試培訓費,讓中介和培訓機構從中獲利不菲。

  「現在全國每年有超過52萬人選擇去國外讀大學,其中有36萬選擇去美國。」已經做了十幾年留學中介的陶冬東(化名)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據其介紹,選擇「洋高考」出國讀大學的人群,已經從過去學習成績不理想試圖通過留學「曲線上大學」者,擴展到學習成績優異想讀國際頂尖大學的「學霸」。

  隨著留學呈現低齡化趨勢,本科階段留學者增速遠高於留學生總人數增速。十年前,我國每年僅不足1萬人赴美就讀本科,而在2013至2014學年就已經超過了11萬人。而要入讀美國本科,參加SAT考試,即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考試是必經之路。

  對於年齡尚低、經驗不足的「洋高考」參與者而言,從申請材料、聯繫學校到辦理簽證,往往需要中介機構幫忙。根據申請學校排名的不同,中介費也有所區別。據陶冬東介紹,以美國為例,申請排名前30名的會收取3萬元,排名在50名以後的也要2萬元。有業內人士透露,中介費的利潤率往往能達到80%左右。

  這兩年,「洋高考」的參與人群從一線城市拓展到二三線城市,通過掛靠北京某語言類大學留學服務中心,陶冬東的業務拓展到湖北、重慶、河南多地,而其掛靠的留學服務中心,也要從中抽成兩到三成。

  除了中介費,考生的另一大支出則是考試費用。2015年高中畢業後一直在準備留學的姜玉陽,終於在2016年高考前拿到了美國排名前50名學校的入學通知書。她算了一筆帳:托福一次報名費就得1700多元,考了兩次達到申請要求的100分以上;SAT考試需要出境參加,花費自然不菲,而為了達到 2000分以上的成績要求,父母陪同她考了三次。

  留學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為了通過一次報名費僅折合人民幣500餘元的考試,全家花費幾萬元的情況並不鮮見,甚至有考試培訓機構會組織出境「考試團」,一次費用動輒以萬元計,旅行社也在其中「分成」。

  「家長們都打算出幾十萬元的留學費用,心態上已經無所謂幾萬元的考試支出了。」有留學中介如是說。據北京一家知名外語培訓機構的官網顯示,一套 SAT考試全程班的培訓費用高達40000元。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樣的培訓班,運營成本大致為:10%的教師工資、10%場地租金、5%宣傳費用、 10%管理人員費用和5%行政人員等費用,還有5%的材料費等其他費用。如此,該機構的最終利潤可達50%至55%。

  「孩子還沒入讀大學,往往在出國前中介、培訓、考試的花費就已超10萬元。」姜玉陽的母親說。

更多留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留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留學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