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村金融存在供需矛盾,金融抑制是長時期存在的狀態,隨著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金融不斷觸網,金融科技不斷得到發展,拓展至農村金融領域,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那麼,農村金融發展趨勢會怎麼樣呢?下面就由筆者給您細細到來。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改革攻堅政策的實施,很多農村地區已經實行了新的金融政策,據有效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農村用戶的貸款金額都在同比上升。這說明我國農村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穩定的業務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數占據總人數的多數,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將會帶動我國整體經濟的穩健發展。因而,農村金融能夠有著好的發展趨勢,必將會引領我國實體經濟走向更加廣闊、充滿希望的未來。
農村金融發展趨勢
趨勢一:跨區域發展
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不僅是其銀行規模增長與業務擴張的必然結果,而且通過跨區域發展,農村商業銀行有利於降低區域性風險和優化合理配置資源。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之初,主要是為當地區域經濟服務,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業集中度較高。在經濟形式發生變化,地區經濟及行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的時候,這勢必會加大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跨區域發展,可以有效分散風險,並且能夠有效支援其他地區「三農」經濟的發展,可以通過跨區域經營帶動當地優秀企業投資欠發達地區,全面強化兩地經濟交流。跨區域發展也有利於農村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業務創新,是農村商業銀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趨勢二:優化渠道,提高客戶粘度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需精耕本地市場,通過渠道優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粘度。渠道建設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提供7×24小時無盲點的服務覆蓋,線上、線下一站式的「金融商店」;產品方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特點,推動整合的一體化產品設計鎖定客戶。通過渠道優化及產品設計,提高目標客戶的粘度,提升中間業務收入。
趨勢三:積極進行資本化運作
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年限較短,其資本實力還相對較弱小,如果想要進行跨區域發展,單靠盈餘公積和補充資本來發展必然限制其發展速度。因此積極進行資本化運作是加快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掛牌新三板進行融資是有效辦法之一,隨著2010年12月8日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多家農村商業銀行都在積極謀求上市,部分農商銀行IPO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農商銀行IPO上市在即。
從長期看來,農村商業銀行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商業銀行要順應發展的需要,必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迅速做大做強,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
趨勢四:資金來源尋求機構化
隨著網貸監管意見的下發及針對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網貸平台等面臨較大的整改合規壓力和成本。在農村金融業務開展中,服務涉農企業、規模化種植農場的平台較為主流,其提供的借款額度也較大。在這過程當中,涉農網貸平台定位開始發生變化,即專注線下資產的開發,並與金融機構等合作獲得資金。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本身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缺乏動力,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開展業務,分工協作成為不二之選。這種背景與市場變化使得新興金融服務平台與金融機構之間 的合作更加緊密和必要,未來這也將成為主流模式。
加快農村金融創新
當前,網際網路金融基礎設施已經滲透到農村基層,發展農村各類經濟都需要「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形式予以支持和推動,以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動能的培育能夠順利進行。
當前,提供農村金融服務的機構主要有三類:一類是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銀行、農業銀行等;第二類是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P2P網貸平台、眾籌平台、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等;第三類是合作性質、協會性質、基金會性質的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針對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張葉霞分析稱,政策性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主要提供信貸服務,增加貸款投放;保險機構通過提供農業保險服務於農村金融;其他金融機構則可以通過金融創新服務於農村金融。
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開展支農融資業務創新試點,既可提高保險資金使用效益,又可為涉農產業解決資金難題;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可促進大規模種養殖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向專業化、效益化方向發展。以上就是筆者給您分析的農村金融發展趨勢了。
更多農村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村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