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是具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功能的金融。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的」「金融」,在功能範式的認知框架下,是指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相對應、具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功能的「金融」。那麼農村金融發展前景是怎樣的呢?
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產物,其前身是立足於廣大農村的農村信用社。在1979年國家恢復農業銀行,拉開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階段農村信用社歸屬農業銀行管理,是農業銀行的下屬單位,與農業銀行有行政隸屬關係。
目前,市場上活躍的農村金融主體可以分為幾類:新希望集團、大北農等大型傳統三農產業服務商;阿里、京東、蘇寧等網際網路電商平台;翼龍貸、宜信、開鑫貸等P2P平台;農業農村領域的一些新興互金平台,如農分期、沐金農、什馬金融等。
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前景分析,自改制以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突飛猛進, 無論是機構數量還是資產規模、 稅後利潤都得到迅速攀升,在農村金融體系中占有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得益於經營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農商行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後,它們將面臨的風險管理仍不容忽視。
目前,農商行已形成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多重挑戰。一方面,規模增速正呈現逐年放緩趨勢,本地市場增長受限,同業競爭加劇市場份額侵蝕。另一方面,農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後於其他類型商業銀行,其收入結構、資產結構和經營效率仍待改善。同時,還應加強內部管理,注重組織架構和人力資源管理,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保障戰略規劃和業務轉型的有效實施。
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前景分析,我國目前有7億多人口生活在農村,但各類創新及模式對農村金融發展的貢獻有限,較為突出的是網貸P2P、移動支付等,整體的創新發展非常不充分。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7年10月,全國1975家正在運營的P2P網貸平台中,專注於農村金融的平台不到50家,包括宜人貸、翼龍貸、小牛在線等。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農業領域,支持農村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提出了鼓勵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十九大報告也持續關注三農問題,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農村金融的開展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約,當前實操過程中需要採用O2O的模式解決信任、徵信和貸後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而目前大部分的業務模式都很雷同,需要採取線下鋪設人員的方式進行獲客、風控、貸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以上便是農村金融發展前景的所有分析了,需要了解更多關於農村金融的報告請關注2018-2023年農村金融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更多農村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村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