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機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形成了包含拖拉機、收穫機、低速載貨汽車、漁業機械等十多個子行業,國家財政給予農民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186億元,以下是農機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土地流轉進程加快、農村大力推行規模化生產,加之農民進城務工致農村勞動力流失,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農機行業分析指出,我國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8年的45.8%增長至2019年的65.2%,其中玉米機收水平由2008年的10.6%增長至2019年的61.7%。在國家加大農機補貼力度的背景下,玉米機械化生產有望加速推進。
以農機強省江蘇為例,主要糧食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2%,而設施蔬菜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26.8%,其種植機械化水平僅為2%。
據農機行業概括及現狀數據,我國蔬菜種植機械化率20%都達不到。但有些生產環節,如玉米收穫等,國內市場過量供給問題突出,而規模化生產過程中急需的大型高效、多功能、自動與信息化智能裝備的產能不足,如高端耕整機具、精量免耕播種機、大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等仍然依賴進口。
2019年年底,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廢止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印發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違規經營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從資金管理和違規行為查處兩方面,進一步確保農機補貼資金的發放到位。
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拉動了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規模以上農業機械製造企業由191家增加至2019年的1800家。農業機械製造行業銷售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3470億元,行業銷售收入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農機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環節機械化程度達到了較高水平,但丘陵山區、經濟作物、畜牧養殖等很多領域的農機產品有諸多空白點,農業生產的很多關鍵環節缺乏適用機械。如,甘蔗收穫環節、牧草打捆轉運環節、大蔥、蒜、胡蘿蔔等作物的種植和收穫環節等。
2019-2024年中國農機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分析報告指出,我國農機行業進入農機化高級階段以來,傳統市場的轉型升級以及增幅趨緩,新興市場快速崛起、進步以及體量成長將持續進行,農機行業增長主力由大眾品類轉向小眾品類會持續進行。2020年,傳統大眾農機品類中的中低端產品銷量下滑機率很大,新興小眾品類也在顛覆和改變中培育提升,整體市場所呈現出的基本發展速率仍處於低速運行,以上便是農機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農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