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顯示技術的快速疊代與市場需求持續升級,全球顯示屏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其中,以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憑藉其輕薄、柔性等特性,在消費電子領域加速滲透。與此同時,液晶顯示器(LCD)在特定領域的穩定需求也推動著行業投資規模擴大。據最新預測數據顯示,未來七年全球顯示屏設備支出將突破770億美元,產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OLED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對顯示性能要求的提升,OLED技術憑藉高對比度、廣視角和低功耗優勢成為市場寵兒。這一趨勢直接帶動了相關設備製造商在OLED產線上的投入規模顯著增加。與此同時,儘管LCD在全球產能分布已趨於成熟,但其在特定應用場景中的穩定需求仍促使行業對其生產設備進行適度升級。綜合來看,全球顯示屏設備投資預測較此前上調2%,達到770億美元的總規模,其中OLED相關領域貢獻了主要增長動力。
在全球顯示產業版圖中,中國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數據顯示,在未來七年總計770億美元的投資規劃中,中國市場將占據83%的份額,並且連續多年保持年度投資規模第一的地位。這種強勢表現既源於國內企業對前沿技術的積極布局——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頭部廠商加速推進OLED產線建設;也得益於政府政策支持與產業鏈配套優勢,使得中國成為全球顯示產業投資的核心承載地。
儘管OLED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大,但其在信息技術(IT)設備中的推廣進程卻略顯滯後。例如,在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等產品中,OLED面板的市場份額尚未達到行業初期樂觀預期。分析指出,這主要受限於成本控制、量產良率及用戶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這一分化現象提醒業界需更理性看待技術替代節奏,同時為LCD在特定場景下的長期價值提供了空間。
總結展望:
從整體來看,OLED技術的崛起與LCD的穩健發展共同構成了顯示屏設備投資增長的核心邏輯。中國憑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將持續引領全球產業格局演變。然而,IT領域OLED滲透不及預期也警示著技術普及過程中的現實挑戰。未來幾年內,如何平衡技術創新投入與市場實際需求,將成為決定行業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課題。隨著770億美元投資逐步落地,顯示技術的疊代競賽將更加激烈,而中國市場的表現無疑將繼續成為全球產業觀察的重點。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消費者對高畫質和高性能顯示器的不斷追求,需求持續增長成為必然。同時,OLED技術還具備彎曲和可摺疊性能,為無邊框設計和可穿戴設備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可以預見OLED顯示器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迎來快速增長。以下對2023年OLED行業前景分析。
OLED行業發展方向將推動OLED行業不斷向前發展,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韓國市場占有率領先,中國市場份額迅速提升。2023-2028年中國OLED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韓國面板生產商2016年AMOLED銷售金額占全球銷售金額的96%,為142億美元,但隨著中國大陸、日本、台灣的面板廠商不斷擴產,韓國面板生產商市場占有率將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約占全球出貨量的70%。隨著國顯光電、和輝光電、京東方等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陸續投產,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預計將從2016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19%。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OLED顯示技術在未來將呈現出更大的發展潛力。在我們看到OLED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之前,我們可以期待著更多關於OLED技術的創新和突破。現從三大行業發展趨勢來分析2023年OLED行業前景。
OLED行業的技術創新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OLED顯示屏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實現更高的解析度和更大的尺寸。隨著消費者對高清顯示和大螢幕需求的不斷增長,OLED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解析度和尺寸,以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其次,OLED螢幕的柔性化和可摺疊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柔性OLED技術可以使螢幕更加薄、輕便和具備可曲折性,為各種可穿戴設備和可摺疊設備提供更多可能性。另外,OLED的透明度和透光效果也是未來技術創新的關注點,使之可以應用於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領域。
OLED技術不僅應用於智慧型手機、電視、電子遊戲等傳統領域,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待挖掘。首先,智能家居市場是未來OLED行業的一個重要領域。OLED技術可以用於製造智能家居設備的觸控顯示屏、照明設備等,提供更豐富的用戶體驗。其次,汽車行業也是OLED行業的重點開發方向。OLED技術可以應用於汽車儀錶盤、中控螢幕、車載娛樂系統等,提升駕駛體驗和安全性。此外,OLED技術還可以應用於醫療設備、戶外廣告牌、航天航空等領域。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的重要議題,也是OLED行業應該關注的方向。首先,OLED技術相對於傳統LCD技術具有更低的能耗和藍光損害,可以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和對人眼健康的影響。其次,OLED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也需要更加環保的方法和工藝,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此外,提升OLED螢幕的壽命和可靠性,減少報廢和處理的難題,也是環保發展的重要方向。
總之,OLED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和應用領域的擴展將是推動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技術不斷創新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相信OLED行業將呈現出更加輝煌的前景。
OLED因為具備輕薄、省電、高性能等特性,是全球平板產業的發展趨勢。目前,OLED面板的生產廠商主要集中於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這三個地區。下面我們來看看相對於全球OLED產業發展,中國OLED行業現狀有哪些不足之處?
(1)歐美、日韓在OLED專利情況擁有較強實力,中國在專利領域處於初步階段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家公司在從事OLED驅動IC的設計和生產。OLED有源驅動面板受到價格高,矽材料與有機材料匹配性較差等限制,成為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瓶頸。 而中國只能從國外引進驅動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術上由於設備條件相對落後,資金投入相對缺乏,目前與國外發展有很大差距。這些環節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 度地制約了中國OLED技術的發展。而在專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柯達公司以及日本出光興產等公司手裡;高分子PLED材料和結構的基本專利主要掌握在英國CDT公司和美國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驅動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韓國的三星、LG和中國台灣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專利。
從世界範圍的專利情況來看,日本和韓國在OLED產業方面擁有很強的實力,且發展步伐較快。中國企業在專利領域的積累仍處於最初階段,仍需在相 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投入更多精力做好OLED產業基礎研發工作,同時應注重全球範圍專利布局研究,並慎重考慮中國自身在該領域內的專利布局情況,以取得長 足發展。國內面板廠商應在專利方面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2)中國OLED材料需要全面進口,對外依存度較大
OLED材料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興產、堡土谷化學、美國UDC公司以及一些韓國公司的手中。中國大陸還沒有一家能夠提供穩定量產供貨OLED材 料的廠商,所以目前OLED材料需要全面進口。目前,國外廠商對部分核心OLED材料因擔心泄密,而不願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部分國內外OLED材料廠商 也會拒絕《化審法》的檢測。一方面也是防止材料信息泄露,另一方面,一種材料要想通過《化審法》的審核一般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且費用比較昂貴。目前 OLED材料在國內的銷售額較小,還沒有形成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國內OLED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