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牧業機械化取代傳統農耕生產與運輸,驢最主要的役用功能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從而影響了農牧民養殖積極性,造成存欄量逐漸下降。直到近幾年,其肉、皮、奶及其他副產品的功用才受到重視。那麼肉驢養殖市場現狀會是怎樣的呢?
通過對肉驢養殖市場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近幾年,活驢和驢肉價格均在穩定上漲,追其根由,首推近年來漲聲幾乎就沒停過的驢的衍生產品阿膠。在過去十年間,阿膠從50元/500克漲至目前超過2000元/500克。阿膠金貴,同時也折射出其主要原料驢皮的短缺。目前我市驢養殖主體大部分是合作社和農牧民個體,規模化程度底,養殖技術落後,養殖周期長,生產能力有限。山東湯氏牧業專業的技術、專業的團隊、更專業的養驢基地,因為專業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更成功。,目前存欄驢100多頭,主要經營品種是三粉驢,平均育肥一頭驢需要一年左右,毛重400至600斤出售,一頭可售1萬元左右,儘管近幾年活驢和驢肉價格均在上漲,但是當地消費能力依然有限,很難賣到一個好價錢,大部分還是以售往山東地區為主。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農戶銷路問題沒有解決,很難讓「小眾」的毛驢養殖「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由於膳食結構的改變及驢經濟價值的提高,人們對驢有了進一步認識。通過對驢的資源調查、品種保護、選育改良、繁殖技術、育肥技術、飼養管理、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推出了新產品,擴大了驢肉消費市場。驢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近年來,驢及驢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拉動了驢產業升溫,掀起了養驢熱。但是,不是所有的驢都可以升值,要看驢的品種、大小及品質。要結合草地放牧,降低生產成本,開發驢產品的利用率,提升驢的經濟價值,打造肉驢產業發展新局面。
通過對肉驢養殖市場規模分析,驢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無論是山區、平原、高原還是草原,驢都能正常生存,黃河以北廣大地區還培育出了關中驢、太行驢、德州驢、陽原驢等優質的地方驢品種。我國西南的四川、貴州等山區也有好多優良的品種。我省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各種地形均有,氣候都能適應肉驢養殖。驢具有耐寒、耐熱、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適合各地養殖。
通過對肉驢養殖市場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據資料顯示,有關部門對我國15個城市的6種驢產品市場調查顯示,從2000年至今,連續8年銷量逐年增長,價格一路走高。由於毛驢存欄數逐年走低,導致驢產品嚴重短缺,市場缺口在50%以上,價格平均上漲100%以上。肉驢養殖與其他動物養殖相比,易飼養,愛吃農作物秸杆,牧草,野草等,食量小,僅相當於牛的1/3,養殖成本低。養驢風險小,疾病少,驢肉市場行情好,市場價格普遍比牛、羊肉略高。
養驢效益好,從繁殖方式來看,購買1頭成年母驢的價格約4000元,3年可產驢駒2頭,第3年末在第2頭驢駒哺乳期滿後,第1頭驢駒已經長為成年驢,售價為3800元左右,加上第2頭驢駒斷奶後售價1800元,3年的總收益為5600元。其中母驢飼養成本為,1100天(3年)×1.5元=1650元;第1頭驢駒在1歲7個月(合570天)時賣出,其中前6個月(180天)以哺乳為主,飼養成本為,(570-180)天×1元=400元;第3頭驢駒在6個月時出賣,賣出前以哺乳為主,飼養成本不計;2次配種費用為100×2=200元。成本合計1650+400+200=2250元,飼養1頭種母驢3年的收益為3350元,平均1100元/年。
不僅是驢肉的消費前景非常好,肉驢的其他附加值也很可觀。驢皮是生產我國傳統中藥材阿膠的主要原料,為生產阿膠年需驢皮近200 萬張,但驢皮產量不足130萬張,導致阿膠價格連年上漲。驢皮價格由十年前的每張10-20元,上漲到現在的每張百元以上。驢骨也是生產藥品及保健品的輔助原料。由於毛驢存欄太少,驢骨的產量還達不到需求的40%,價格也上漲了2-3倍。其產品市場潛力大,前景誘人,的確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以上便是筆者對肉驢養殖市場現狀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肉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