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肉牛養殖業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2019年牛存欄頭數達10667.9萬頭,巴西、印度、美國消費量的比例增長至11%、9.4%、8.2%,以下是肉牛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亞油酸,鎂,鐵,鋅等礦物質,含有肉鹼,維生素等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營養專家也主張多吃牛肉吃豬肉和牛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理想食物。肉牛養殖行業分析指出,人均牛肉消費量從1990年的0.9公斤增加到2019的6.16kg,肉類消費量的份額從1990年的5.4%上升到2019年的6.71%。
肉牛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我國肉牛養殖業變動劇烈,其中肉牛養殖開始進入緩慢恢復進程,與1990年相比,2013年我國牛肉產量673.21萬噸,同比增長1.65%,2015年-2019年,我國的牛肉產量從513萬噸增長到689萬噸,增長了34.3%,年均增長2.1%,躍居世界第三位,占到世界牛肉總產量的10%。
河南和四川兩省的年肉牛出欄量在800萬-1000萬頭之間,內蒙古、雲南和西藏三省區年肉牛出欄量在600萬-700萬頭之間,黑龍江、河北、山東、甘肅、青海和貴州六省年肉牛出欄量目前也達到300萬-400萬頭水平。中原、東北、西北、西南4個優勢明顯的區域分布已經形成。
截止2019年,我國肉牛飼養年出欄100頭以上的場戶僅占15%,年出欄數1000頭的場戶更是只占2%,年出欄11-50頭的約占22%,還有59% 的場戶年出欄數1-10頭。我國的肉牛飼養規模化水平仍然很低。
目前,我國肉牛養殖生產現狀是廣大農戶分散飼養為主,小規模飼養和中等規模育肥場育肥為輔,大規模的飼養育肥很少。肉牛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我國高檔肉牛的繁育養殖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目前只有國內產業鏈較為完整的企業從事高檔肉牛生產,飼養規模相對較小。由此可以判斷,我國肉牛養殖環節的生產集中度、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較低,市場比較分散,尚不存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壟斷企業。
年出欄肉牛10頭以下的小規模養殖占有絕大比重,年出欄肉牛100頭以上規模化、集約化的肉牛養殖所占的比重很小,說明集中連片、科學化、現代化的生產育肥基地還沒有普及推廣,這樣的生產方式生產的牛肉在品質上難以保證。我國肉牛生產基本上還是以分散飼養,非定點屠宰和集貿市場銷售占主導的方式,無法形成規模化的肉牛生產體系,內蒙古肉牛的存欄量在增加,但專門的標準化、規模化肉牛養殖基地有待進一步普及。
《2020-2024年中國肉牛養殖與牛肉產品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認為,我國牛肉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下跌現象,未來牛肉行情整體將繼續居高不下,以穩中小幅上漲為主,上漲空間有限。我國將進一步完善牛肉加工和流通體系,規範牛肉及活牛市場,逐步建立完善以質論價制度,以上便是肉牛養殖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肉牛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牛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