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繼美國和巴西之後,已成為肉牛養殖和牛肉生產世界第三大養殖生產國,2019年出欄率達26.7%,與美國的36.52%,歐洲的43.74%相差很大,以下是肉牛養殖行業現狀分析。
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亞油酸,鎂,鐵,鋅等礦物質,含有肉鹼,維生素等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營養專家也主張多吃牛肉吃豬肉和牛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理想食物。根據肉牛養殖行業分析數據,人均牛肉消費量從1990年的0.9公斤增加到2019的6.16kg,肉類消費量的份額從1990年的5.4%上升到2019年的6.71%。
肉牛養殖行業現狀指出,我國養牛生產水平不高,優質肉牛比重少,牛肉檔次低仍然是制約肉牛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從世界肉類生產結構來看,牛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30%左右,而我國2004年僅占9.3%。我國牛的生產水平低突出表現在牛的生長周期長、出欄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肉牛的良種化程度低,飼養管理特別是營養水平低下。
截止2019年,我國的牛存欄頭數達10667.9萬頭,相較於2018年的10594萬頭增長73.9萬頭,預計到2020年末將達到10822萬頭。我國的牛的存欄量一直保持穩定低速增長態勢。
出口牛肉在國際進出口貿易比重小,檔次低。我國鮮凍牛肉出口比重還很小,僅占世界貿易量的1%左右,同時由於出口牛肉的檔次低,出口的牛肉價格不足世界平均價的80%。我國每年需從國外進口高檔牛肉2000-3000噸。
河南和四川兩省的年肉牛出欄量在800萬-1000萬頭之間,內蒙古、雲南和西藏三省區年肉牛出欄量在600萬-700萬頭之間,黑龍江、河北、山東、甘肅、青海和貴州六省年肉牛出欄量目前也達到300萬-400萬頭水平。中原、東北、西北、西南4個優勢明顯的區域分布已經形成。
肉牛養殖行業現狀指出,我國肉牛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水平低,資源浪費嚴重,牛肉品質較差,不適應市場需求。我國牛肉生產仍定位在追求產量型模式上,出口高檔牛肉每噸可達3500美元左右,一般牛肉每噸僅1500美元左右。國產牛肉中優質牛肉所占比重太小,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進入2020年,在經濟的發展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營養化、合理化、科學化調整趨勢明顯,羊肉逐漸走向普通居民的餐桌。火鍋等餐飲企業的快速發展,為羊肉消費市場的拓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我國羊肉人均消費水平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消費市場仍有廣闊發展空間,以上便是肉牛養殖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肉牛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牛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