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乳糖行業競爭分析,26日,陝西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就魚河鎮中心小學251名學生飲用蒙牛牛奶後出現不適反應通報官方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其牛奶未檢出致病病菌。現對2016年我國乳糖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牟靜君表示,此次事件或由乳糖不耐症導致腹瀉,也不排除學生間情緒的互相干擾與傳染等。
「情緒」可以傳染,你不高興,他也不高興。但嘔吐腹瀉不能傳染,不可能你嘔吐,他也被傳染嘔吐。「此前學生一直飲用產自呼和浩特的牛奶」為何沒發生「乳糖不耐受」的集體症狀?所以情緒傳染與乳糖不耐受都不能成立。整出不能自圓其說的措辭,堅決不承認這個牛奶有問題,因為涉及品牌危機,怕導致後患無窮。
大家最早被草原品牌的奶製品吸引,其重要原因是「草原」的磁場效應。很多人認為,草原的牛在青天白雲下啃著天然牧場的嫩草,奶源一定與眾不同的純潔純粹,而非草原地區的奶牛,八成是農民用飼料餵養的。且草原品牌系列廣告傳遞的就是:陽光雨露、天然牧場的信息。所以大家格外對待,格外偏愛。
等草原品牌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產量與銷售量呈井噴狀之時,你會產生草原上究竟有幾多牧場,多少奶牛,能源源不斷如此高產的疑問。此時你再看看草原品牌冰淇淋的包裝紙,所有材料均是本地的,也是本地加工出廠的,只是掛草原的牌子。可我就是沖你草原的奶源才買的這根冰棍兒啊。
如今你拿起一盒草原牌子的牛奶,大號字還標榜著「牧場」,還是陽光純美的廣告導向,再看產地,竟然寫上好幾個,每個地名尾部標上代號,看到最後,告訴你實際產地拿代號和生產日期後面的代碼去對接。一接頭,原來是離草原十萬八千里的地方所產。
乳糖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奶源不夠,草原和其它品牌的奶品企業開始在全國各地通過收購兼併,再建生產基地。而當初三鹿為擺脫奶源不足的困境,「砍掉三鹿自己的郊區牧場」,把奶牛讓給農民用飼料養殖,奶農提供企業牛奶的模式,被各地學習。「中國1600萬頭奶牛的80%為散養,這與西方牧場式養殖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是否可以推斷,草原品牌在其它產地的牛奶,可能是飼料餵養的牛所產?甚至再推斷,草原品牌所有的牛奶,可能和其它品牌並無實質區別?即便如此,只要質量過關,也不妨礙飲用,一般人不會和「真假草原」較勁的。
但更大的猜想,「此次致200餘學生身體不適的蒙牛學生純牛奶產地是寶雞,蒙牛寶雞工廠生產」,去年4月,「陝西安康有120多名學生喝了牛奶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早餐牛奶是由寶雞市陳倉區『人人高』乳製品公司生產」,兩次事件都在寶雞,莫非寶雞的奶源、生產有問題?而此問題牛奶可能是掛蒙牛的牌子,產品實質與蒙牛脫節?而蒙牛卻左右脫不了干係,與你無關為何是蒙牛品牌?與你有關該如何解釋?老母豬進槽——進退兩難。於是就往情緒、乳糖不耐受、空腹那邊扯。
已經創出著名品牌,為追逐更大效益,讓其它外地企業掛牌經營的做法讓戰線拉得過長,而自身「缺乏乳糖酶」似的監管手段,又鞭長莫及,導致今日的「乳糖不耐受」事件也就「順理成章」了。俗話說「貪多嚼不爛」——嘴巴太貪,很容易消化不良。
更多乳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