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範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下面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
1.商業銀行數量暴增,業務大同小異,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商業銀行從無到有、由少至多,外資銀行也逐漸登陸。目前,國內已有五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十多家中型商業銀行,百餘家小型商業銀行,再加上不斷增多的國外銀行和外資控股銀行。另外,我國各家銀行主營業務仍然是以傳統的存貸款為主,雖然銀行通過各自的會計核算方法將部分貸款利息收入轉換成中間業務收入,但是,歸根到底銀行利潤的絕大多數仍然來源於存貸款利息差,這也就使得各個銀行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商業銀行間的競爭也只能依靠以高息攬存為主要手段的價格戰。這也就使得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2.網際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提出新的挑戰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顯示,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來越大,使用的用戶也越來越多,第三方支付逐漸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網際網路金融」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桎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銀行的支付中介的地位,目前快錢、支付寶等都已實現代購機票、轉帳匯款、信用卡還款等結算和支付業務,除此外,有些三方支付平台利用其積小成大的「資金量」,為廣大的用戶提供無需任何審批手續和抵押物品的小額信用透支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客戶的小額資金需求, 如螞蟻微貸,使資金供給繞開銀行,直接將積澱的資金供應給有資金需求者,完成資金的銀行外循環,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
3.銀行跨業經營將會呈現新的風險
跨業經營在於拓展商業銀行業原有的業務範圍,實現銀行業跨業經營發展的同時,風險的交叉傳遞性將會增強,銀行跨業經營將會導致管理層的交叉複雜化,降低了對原有商業銀行業務的風險控制力,這就對以存貸業務為基礎的傳統銀行業務的風險管理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1.加強內部控制,防範風險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風險,提供金融服務的特殊行業,為了保證金融資產的安全運營、產生既定的效益,抵禦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完整、有效的內部管理控制的機制,做到依法穩健經營。要把自覺地加強內控作為防範風險的關鍵環節,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風險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地規章制度和獎懲激勵政策,達到時時學制度,人人防風險,做到有章必循、執法必嚴、令行禁止。
2.深化銀行業改革,推進改革進程
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推進銀行業的改革進程。從而使商業銀行的產權更加明晰,公司治理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學,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使其國際和國內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另外,要積極鼓勵和引導中資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到西部、中部以及東北老工業地區開設機構、開展業務,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監管的政策和環境,鼓勵和引導各銀行金融機構改善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城市商業銀行跨地區、跨省設立分支機構。
3.發展特色經營,堅持持續發展
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及趨勢,當今國內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在銀行業務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傳統的價格戰只會使得各界銀行「多敗俱傷」,哪家商業銀行能夠率先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科學的管理方式,尤其是獨具特色的經營模式,誰就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特色經營是高級競爭,也是銀行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特色經營可以是銀行產品的個性特點、根據實際情況推出的新產品,也可以是不斷完善的服務方式或質量。特色經營要以更好的服務客戶為基礎,更是要把銀行客戶的認可作為評價指標,力爭提高客戶對銀行的認同感。若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客戶的認同,商業銀行也就在經營的過程中獲得主動權,甚至獲得一定的定價權,實現銀行經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更多商業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業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