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金融自由化、電子化和信息化的影響,全球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和競爭格局一直處於迅速的發展變革之中。那麼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金融自由化國際浪潮的推動下,銀行業正朝著以金融品牌為主導、以全面服務為內涵、以網際網路為依託、以物理網絡為基礎的綜合化、全球化、電子化、集團化、虛擬化的全能服務機構的方向發展。同時也面臨著現代信息技術、客戶需求多樣化、金融風險控制、管理效率、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的挑戰。中國正在向世界敞開開放的大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後關口已經在望,中國的商業銀行必須放眼全球,認清未來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謀求更大發展而整理思路:
重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實現我國銀行業的均衡發展,是矯正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非均衡結構態勢,造就更多國際化大銀行,提高我國銀行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制度轉軌的宏觀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體系重組的基點應定位於金融改革、金融發展和金融開放「三位一體」基礎上的金融制度變遷,其根本目標是構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資源配置結構和配置機制,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保持金融穩定和良性發展。從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現實及未來趨勢看,商業銀行體系的重組必須實行「改革主體,發展兩翼」戰略。「改革主體」是指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解決發展的體制約束和產權主體缺位問題。同時,要在系統內進行機構撤併重組,實現減員增效。「發展兩翼」是指大力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其自身的戰略選擇和既定目標下的努力程度,而且從根本上有賴於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的現實途徑是通過上市和資本運作,實現低成本規模迅速擴張。 第二,推動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購併重組,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御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銀行業呈現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大而不強」,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強不大」的發展格局,不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國際銀行業併購浪潮啟示我們:提高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的現實而有效的途徑是在商業銀行體系內引入購併重組機制。根據國際經驗,銀行併購的指的是市場化的「效率性」購併,而不是命令式的「行政性」購併。我國銀行業實施「效率性」銀行購併重組應在政策上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近期應側重於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的購併重組,以國內市場為主,購併對象主要是其所要涉足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或信託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應在國際市場上尋找購併對象,進行購併活動。
在國際上,混業經營的大型金融集團、以及聚焦單一行業的專業金融機構並存。通常專注單一行業的金融機構更容易建立專業化優勢,在競爭中勝出;在估值上,專業金融機構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新興的中國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日益重要。為了支持國家產業整合、重構、提升的經濟改革大戰略,涵蓋保險、證劵、銀行、資產管理的金融混業經營將成為趨勢。一些大型混業金融集團已經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呈現出領先的態勢。而為了有效整合金融監管,監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為準單一的監管體系;金融控股公司將是金融行業最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構。
在淨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規成本高漲的壓力下,銀行業將被迫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經營與管理。銀行必須向管理要效益,應重點專注四大領域:第一,經營模式的設計、細化與執行落地,主要涉及營銷組合與風險管理;第二,大數據與信息的收集、分析與決策利用;第三,跨國、跨領域專業人才的網羅、培養與使用;第四,掌握沿著價值鏈創造增加值的過程與定價能力。
隨著資本市場、大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與現代化,盈利能力在第一梯隊的金融機構幾乎都採取輕資產、高資本周轉的財務運作模式。善用資本市場間接融資機會成為銀行的財務部門、投資銀行等業務部門的重要技能,未來很有可能由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領域的專家出任幾大銀行的行長。
在資本市場復甦,全國產業整合、升級與重構的大浪潮下,產投融結合的信貸與股權融資、財務諮詢、資產管理將成為商業銀行在公司金融領域成長最快、獲利最佳的業務。隨著資本市場的全面回暖,企業對於債券承銷,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財務顧問等業務需求顯著增加,推動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中間業務收入加速增長。
資本市場、產投融類業務的興起對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組織治理、人力資源能力,以及金融監管提出了重大挑戰,初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重大的尋租與損失事件。
卓越的交易銀行產品與服務能力,成為商業銀行綁定、維護企業客戶關係的關鍵。直通式事務處理(STP),跨機構、跨企業、跨平台的無縫信息接軌,數位化和實時化的作業操作監控環境,這三項核心能力的建設將是下一代結算與交易銀行業務勝出的必要條件。
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向6000美元(約為2013年水平的兩倍)快速接近,中國將出現幾個以零售、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業務為核心的大型全國性銀行或金融集團。分行實體網點的邊際營收貢獻率急劇下降,部分網點將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數量龐大的實體網點將會成為五家國有銀行最大的成本負擔,制約其經營優化的空間。預計未來將會產生一家純數位化銀行,其盈利水平進入銀行業前20名,且增長速度遠超過行業平均值
根據國際經驗,在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小型金融機構將加強對多元化合作的探索,戰略聯盟模式可能逐步興起,以實現中小金融機構之間的優勢互補,並對抗全國性大型銀行的壓力。通常戰略聯盟由一個具備優越運營、營銷、風險管理能力的大中型區域性金融機構作為軸心,由一群小型、缺乏規模經濟、具備地緣優勢的城商行或農商行作為輻射軸。金融機構之間可能以創新的模式在價值鏈上互惠獲利,例如共享客戶與科技資源,在線遠程營銷,產品開發,交易與信息系統對接,風險分攤與緩解衝擊等。金融機構聯盟通過創新的代理銀行營業模式互惠雙贏,攜手對抗全國性大銀行以下沉經營的方式爭奪客戶資源。
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提升空間,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業銀行發展將會愈來愈好,以上便是筆者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做出的詳細報導了~
更多商業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業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