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商業銀行同比上漲119.2%以上,2022年商業銀行將以穩健的步伐走向未來。當下,商業銀行融通短期商業資金,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未來城市商業銀行原來僅僅服務於地方城市金融的功能定位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以下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趨勢分析。
2021年四季度末,我國銀產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344.8萬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138.4萬億元,占比40.1%,資產總額同比增長7.8%;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62.2萬億元,占比18.0%,資產總額同比增長7.5%。根據上述對2018-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市場供給規模的分析,現對將來商業銀行的供給能力做出如下預測: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供給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到2026年,供給規模能達到406.83萬億元。
受金融行業調控政策及銀行信創改革等因素影響,2021年商業銀行的信息化採購需求整體延後放緩,公司智慧金融類業務同比下滑。2022年,預計商業銀行2021年推遲的各類網點轉型相關採購需求將陸續落地,出現恢復性增長。現從業務維度、客戶轉型和收入維度三大方向來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趨勢。
從業務維度來看,中國商業銀行不斷加快從以公司業務為絕對主導向零售業務傾斜。2008年,中國商業銀行個人資產業務中的房貸繼續平穩增長,汽車貸款發展非常迅速,個人貸款餘額已占到全部貸款的21%左右。14家上市商業銀行 的個人中間業務中的理財、銀行卡、結算、代理等業務增長速度均在20%以上,尤其是信用卡交易金額連續幾年增長超過100%,14家上市商業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接近1.4億張。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2007年開始在中國商業銀行展開,2008年多家銀行已進入這一新興領域,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隨著我國個人財富的增長,對個人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和多樣,更多的商業銀行加快了向個人零售業務轉型。
從客戶轉型來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繼續得到重視,個人業務不斷提高中高端客戶比重。在公司客戶結構調整上,近些年中國商業銀行根據資本約束的要求,不斷有選擇地退出高風險行業,如
從收入維度來看,不斷提高非利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中間業務收入來源日益多樣化。在對公司中間業務方面,2008年各家銀行大力促進現金管理、對公理財產品銷售、短期融資券代理承銷、資產託管、企業年金、財務顧問等新型業務的發展。同時,國內國際結算、承兌、擔保承諾等傳統業務的收入也不斷增長。在對私中間業務方面,銀行卡、受託理財、代理保險、代理繳費、第三方支付、貴金屬交易等產品的快速發展,保證了非利息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和總量的持續增長。
商業銀行著力推進業務發展轉型,多數金融產品已成為商業銀行主產品。2022年銀行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商業銀行成全球最成功網絡銀行。未來回饋社會是商業銀行創建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模式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
以上就是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