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產業,全球性的朝陽產業之一,近二三十年發展十分迅猛。自1990年以來,全球石材生產量和貿易額每年分別以7.3%和9.2%的速度增長,整個行業明顯高於其他產業和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有專家預測,2015年全球石材產業年產值將突破3000億美元。我國石材行業發展過程中呈現的特點分析如下文所示。
我國是世界第一石材生產、銷售大國和主要出口國,而石材產業卻出現了一哄而上、濫采濫挖、行業秩序混亂、不可再生資源和生態被毀滅性的掠奪和破壞等系列問題。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4-2018年中國石材市場深度分析報告顯示,整個產業結構極不合理,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和分布呈現「小、土、散、亂「的特點。
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長鄒傳勝說,當前我國石材行業運行呈現「五高」、「六低」的態勢,即產量高,企業數量高,從業人數高,資源與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高;而勞動生產率低,集約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石材性能低,市場應變能力低,經濟效益低。記者最近採訪了廣西、福建、貴州等石材資源較多的省區,了解到:我國石材產業迅速無序「膨脹」帶來了系列惡果。
企業「小、土、散、亂」惡性競爭賤賣資源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目前我國石材產業結構極不合理,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和分布呈現「小、土、散、亂」的特點。有關資料顯示,全國石材行業中小企業數量占總數量的 95%以上,其中的中型企業占不到4%,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10%;大型和特大型企業基本沒有,而個體、私營、集體開採和加工企業多如牛毛。企業數量多、分布面廣,規模小,缺乏抵禦市場風浪的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導致產品價格一跌再跌,近年來跌破了歐盟所認為的合理價格水平,受到歐盟的反傾銷。岑溪市是廣西最大石材開採和加工基地,由於目前國內石材企業過多,市場供大於求,導致企業間競相壓價,這個小小的縣級市竟有上千台切割石材的園盤機,許多業主賺不到錢,有1/3停產。某老闆對記者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加工的一些板材一平方最多可賣到300元,現在只有70元至80元,價格太低,生意實在難做。」
「毀滅性掠奪資源地方政府急功近利」
中國石材資源儲藏量世界第一,石材原料的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由於各種開採、加工企業一哄而上濫采濫挖,無節制掠奪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石材被大量浪費,我國部分優秀的石材資源已經接近枯竭。由於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規劃,造成礦山無序開採,在破壞森林植被的同時,加工石材產生的粉塵、廢水(灰泥)和噪聲,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石材工業協會行業工作部主任、高級工程師林玉華告訴記者,開發企業為了減少前期投入,大都採取「放大炮、挖山腳」的原始作業方式開採,放炮的結果是材料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幾,資源浪費巨大,大量被炸碎的石材無法用於製作高端產品,只能廢棄,或者作為低級填充工業產品超細重鈣粉的生產原料。
曾經有外國專家到中國參觀石材礦山開採工地後評價說,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礦山開採工地看上去像「高層建築」工地,而中國的礦山基地類似「考古工地「。意思是說,已開發國家開採石材是從上至下逐層取材,這樣既能充分利用資源,也能開採出更多的整材;而中國礦山大都只開採接近地面的石材,或者是山上更容易開採的石材,而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炸一下換一個山頭「,礦山被挖後很難繼續開採。
在貴州、四川、廣西、廣東和雲南等一些石材資源相對豐富地區,有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在石材資源開發上抱著「有水快流」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只顧眼前,不看長遠,不注意保護資源,用資源作籌碼,廉價地吸引投資,把管轄地區內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一些地方甚至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開發礦山,導致政府管理缺失,區域性的行業混亂。
糾正畸形發展觀加強行業調控規劃
針對我國石材產業畸形發展的現狀,鄒傳勝說,如果再走這樣粗放的發展道路,將使我國石材資源和產業發展遭遇「滅頂之災」,國家「十一五」規劃已對企業節能降耗提出明確發展目標,中國石材產業迫切需要走集約化、新型工業化道路。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呼籲地方政府必須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行業宏觀調控和管理上「有所為」起來。首先政府要糾正畸形發展觀,控制總量,科學規劃。在加拿大、奧地利等一些詳細的規劃。而在我國,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相對缺失,幾乎完全是放任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而且我國現行的石材產業企業准入「門檻」較低,對企業的規模技術工藝水平、環保投入等,都沒有明確的界定,導致很多礦山開發處於「群眾運動」的無序狀態。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從產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對礦山的開發進行統一規劃,加快石材行業結構調整,科學設置企業行業准入「門檻」,淘汰「小石材」企業,扶持優勢企業。其次是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落實環保要求。
很多地方的石材礦山企業在結束作業後都是繳納低廉的環境補償費了事,有些企業還經常不繳任何環境補償就一走了之。因此必須真正落實國家環保政策對石材企業的要求,迫使企業把破壞性開採礦山所導致的經濟補償納入成本,推動企業充分利用資源。還要加快石材行業及生產廢料消解設備的研製開發,加大廢料的再使用比重,把石材行業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工業」。
此外,一些業內人士反映,要科學、規範地開發石材礦山,需要企業前期投入相對較高。我國大多數小礦山企業拿到的採礦許可證有效期只有3年至5年,礦山開發的平均承包期短,導致企業不願作過多前期性投入,而是拚命掠奪性開發。因此,政府可以在引導優勢企業進入、搞好開發規劃的前提下,適當延長採礦許可證有效期。
更多石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