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石墨稀行業分析報告 >> 石墨稀行業分析

石墨稀行業分析

2018-03-26 14:16:3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石墨烯是一種二維晶體,是由一層層以蜂窩狀有序排列的平面碳原子堆疊而形成的,自2012年國家出台《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石墨烯行業的發展,石墨烯行業已成為我國未來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本文從發展現狀、發展空間、石墨烯作用、石墨烯技術等多方面解剖石墨烯行業分析。

  全球石墨烯市場巨大,中國將成最大消費國。目前全球石墨烯年產能已達到百噸級,業內預計未來五年到十年,石墨烯年產能將達到千噸級。

  2015年全球石墨烯市場規模約為453萬美元,石墨烯正處於大規模化前夕,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到 3.85億美元,2025年石墨烯規模將達21.03億美元。中國石墨烯生產企業已經從2015年的300 多家增長到2016年的 400多家,石墨烯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1630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3842萬美元,發展態勢喜人。

  石墨稀行業發展現狀

  技術成熟直接推動石墨烯價格持續降低,進一步加快應用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 目前石墨烯粉體及薄膜的價格已大幅下降,從我們調研來看,石墨烯粉體價格已經降至 10 萬元/噸甚至更低,不到5年前的1/10;石墨烯薄膜的價格也已經降至與主要競爭材料 ITO 膜相當的水平(100~200/平米),隨著工藝和設備的改進,預計未來還存在進一步下降的空 間。隨著成本的持續下降、以及下游各項應用陸續落地,石墨烯作為高性能添加材料進行應 用推廣的可行性快速提高。

  石墨稀行業分析

  1、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石墨烯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項政策,鼓勵支持石墨烯產業發展。國家各部委不斷出台指導意見和規劃文件,明確了對石墨烯材料的支持與發展要求。

  2、石墨烯的技術研究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從石墨烯相關專利申請趨勢看,其相關專利的申請在上個世紀末就已出現,但隨後發展較為緩慢。直到2008年後,專利申請數量才開始出現實質性的大幅增長。特別是在安德烈·K·海姆教授和科斯佳·諾沃謝洛夫研究員因對石墨烯的研究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後,全球石墨烯專利申請數量開始急劇增長,其中,2014年全球石墨烯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就高達5047件,表明石墨烯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各級產品已臻成熟,高端技術瓶頸快速突破

  石墨烯產業鏈由上游的石墨開採與石墨烯製備設備、中游的石墨烯產品加工與下游的石 墨烯服務業構成。據統計,全世界約有 100 家中等規模以上企業從事石墨烯相關產業,且大 多集中於北美地區。中游的石墨烯產品加工是石墨烯產業的中心,上游石墨烯開採與設備及 下游的石墨烯服務業被認為是石墨烯產業的輔助產業。從石墨烯開採規模看,全球每年年產 石墨 8 億噸,其中約 75%集中於中國(中國擁有全球近半石墨儲量,其次為印度);從石墨 烯製備設備看,大部分成熟技術主要為歐美公司所把持(石墨烯粉體設備一般自主設計、薄 膜設備用標準化供應商);從石墨烯服務業看,其主要業務為供應石墨烯輔助材料、提供相 關軟體及諮詢服務。

  4、石墨烯應用需求多樣化,引領多領域劃時代的變革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材料,單層石墨烯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一種新材料,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超強的導電性和強度以及透明度等優點。石墨烯同時具備透光性好、導熱係數高、電子遷移率高、電阻率低、機械強度高等眾多普通材料所不具備的性能,未來有望在電子、儲能、催化劑、傳感器、光電透明薄膜、超強複合材料以及生物醫療等眾多領域應用,可以說是未來最有前景的先進材料之一,引領多領域劃時代的變革。

  未來,我國政府將大力支持石墨烯行業的發展,而石墨烯的研究仍將繼續,有望應用到更多的行業,突破目前的技術難點,打開新的方向,突破當前石墨烯行業瓶頸。以上就是筆者對石墨烯行業分析了。

更多石墨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墨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