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欲將石墨烯打造成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先導性產業。預計到2020年,石墨烯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49億美元,我國有望催生產業規模千億元。以下是石墨稀發展前景分析。
石墨稀發展現狀
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片狀結構新材料,它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堅硬、導熱性及導電性最好的納米材料,被譽為是顛覆未來的一種戰略性新興材料,曾有人斷言,如果說20世紀是單晶矽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石墨烯的世紀。從2004年石墨烯被發明到2013年屬於石墨烯技術的研發期,以發明者獲得諾貝爾獎為標誌達到頂峰。從2014年開始進入產品導入期,石墨烯在產品中應用概念不斷出現,產品導入期有多長時間,有待於觀察,有待於全社會各行各界共同的努力。
國內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所、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等為代表的高校、科研單位對石墨烯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並湧現出一大批相關企業,石墨烯產業化發展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2013年7月,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同時,江蘇、浙江、深圳、上海、山東、福建、遼寧、重慶、黑龍江與中科院等機構以多種形式協同創新,紛紛建立了產業技術聯盟,促進了創新資源優化組合和創新產業化進程。2013年底,中國石墨烯標準化委員會宣告成立,中國石墨烯研究及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同時啟動,該服務平台主要為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相關單位提供專業的石墨烯性能檢測與結構表徵服務。
目前,我國從事石墨烯產業化方向的代表公司有輝銳科技、常州二維碳素、無錫格菲電子等,而石墨烯粉體由於下游應用較為廣泛分散,多數公司從自己主業出發,研究石墨烯粉體,用作主業產品的添加劑和助劑。多家上市公司有涉及。
石墨稀發展前景
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中的一員,是由一個個碳原子在平面內按照六邊形蜂窩狀結構排列形成的一種層狀材料。由於其厚度只有一個碳原子的大小,約為0.34納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二十萬分之一,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也被稱作是一種二維材料。
我國石墨烯研發領先,有望率先在複合材料、儲能領域打開市場。我國石墨烯專利申請全球第一,達6714 件。石墨烯應用領域專利5086 件,其中專利申請 量較多的主要有儲能(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太陽能等),專利申請量1432 件,占總申請量的28%;複合材料(催化劑、導電/導熱材料、吸波材料 等),專利申請量1675 件,占總申請量的33%。在相關政策扶持和資本助力下,各地區相繼成立了石墨烯產業園、石墨烯產業 應用示範基地等石墨烯產業聚集區。國內主要的產業基地有常州、青島、重慶、廈門等。
石墨烯可以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晶體、傳感器、半導體器件、複合材料、透明顯示觸控螢幕、透明電極、柔性顯示屏、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總之,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材料,還有需多未被挖掘出的功能,在未來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和發展前景。
2015年12月20日,京津冀石墨烯產業發展聯盟在京成立,未來將形成以河北唐山為中心,跨越京津冀等地區,集生產、研發、檢驗檢測、融資服務等為一體的石墨烯產業集群,形成京津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預計到2017年底,將實現2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
綜上所述,我國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水平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包括石墨烯淨水技術在內的一些技術突破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應用。《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正式對外公布,中國石墨烯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路徑也得到明確,總體目標是「2020年形成百億產業規模,2025年整體產業規模突破千億」。以上是石墨稀發展前景分析。
更多石墨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墨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