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食糖行業分析報告 >> 食糖食糖行業資訊

食糖食糖行業資訊

2014-09-04 16:03: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受國內食糖增產、消費下降和國際糖價低迷、進口糖增加的雙重擠壓,我國食糖市場舉步維艱,糖價更是陰跌不止。據了解,從2012年6月開始糖價跌至全國製糖企業平均生產成本以下,到目前已從過去每噸7000多元一直跌到4700多元,下跌幅度達到30%以上,製糖業已經連續3年虧損。如去年虧損 31億元,預計今年全行業虧損將突破100億元。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自2011~2012年榨糖季以來,全球食糖增產,加上宏觀經濟不盡如人意,食糖消費需求始終不振,導致全球食糖市場供給過剩,國際糖價在震盪中下行。如2012~2013年榨糖季,美國紐約原糖價格從初期的每磅22美分持續下行,最低每磅跌破16美分,進入我國口岸後的完稅價格每噸還不到5000元,遠遠低於我國產區批發價格。2012~2013年榨糖季,國內大部分製糖企業食糖銷售價格始終在成本線下運行,中國製糖業出現了近十幾年不遇的虧損局面,整個榨糖季全國製糖企業虧損31億元。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進入2013~2014年榨糖季以來,食糖價格繼續走低。現在國內糖業加工成本最少每噸需要5300元,但國內糖價已經跌至每噸4700元左右,市售價大大低於生產成本,必然造成虧損。卓創資訊分析人士預計,由於糖企虧損還有可能持續擴大,今年後市的白糖價格即便有所上漲,總體價格仍然比去年低,且短期內難以回升到上年同期水平。

  進口衝擊市場糖業「雪上加霜」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食糖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了解到,近年來,國內糖業市場低迷,糖企普遍生存困難。與此同時,國內國際糖價倒掛,低價進口糖和走私糖大量湧入,對國內市場造成嚴重衝擊,讓原本陷入窘境的中國糖業更是「雪上加霜」。

  2011~2012年製糖期以來,國際市場主要產糖國產量明顯增長,我國食糖生產也小幅增長,但國內食糖生產成本高於國際市場主要產糖國,國內糖價遠高於國際價格,進口食糖與國內食糖差價持續擴大,受進口高利潤刺激,食糖進口量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如2011~2012年榨糖季,我國共進口食糖 426萬噸,是上個榨糖季的2.1倍,創歷史最高記錄;2012~2013年榨糖季,我國進口食糖達366.13萬噸。

  今年前3個月,我國累計進口食糖86萬噸,同比增長63%;今年4月我國進口食糖41.11萬噸,同比增長100.4%。在價格方面,4月我國食糖平均進口價格為442.88美元/噸,略高於上月的平均進口價格437.82美元/噸,但相比國內的食糖均價而言,價格優勢依舊明顯。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健康發展

  近年來,由於糖價持續走低,而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持續上漲,不僅使製糖企業嚴重虧損,而且農民種植糖料收益也不斷下滑;加之,糖廠虧損,兌付農民蔗款困難,「打白條」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政府不僅要進一步加大對食糖的臨時收儲力度,提高對蔗農的生產補貼,以穩定食糖價格,保護生產積極性,而且要從長計議,出台具體的產業扶持政策,促進糖業有序健康發展。

  為穩定糖業市場,最近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決定2013~2014年度實行國家支持製糖企業臨時存儲300萬噸國產糖的政策。不過,白糖收儲政策對提振市場到底有多少作用,一些業內人士持悲觀態度。

  有業內人士表示,收儲白糖的舉措實質上是給糖廠提供優惠的貼息貸款,以緩解資金壓力,這樣雖然可以起到補貼白糖企業的作用,但對糖價並無太大提振作用,預期不會對供需產生實質影響。按理講,收儲的本意在於補貼企業而減少市場上的白糖供給量,但由於並未真正「收儲」,白糖實際上還存在企業的倉庫里,一些廠家考慮到保質期的問題往往並不會等半年後才出售,收儲期間企業仍然可以自由賣出這些白糖,這樣市場依然供大於求。因此,該項政策究竟能對市場產生多大利好,尚有待進一步觀察。

  同時,專家指出,造成國內糖業生產效益不高、嚴重虧損還有生產方面的原因,如甘蔗品種嚴重退化,土地營養失衡,機械化程度低,水利基礎設施較差等等,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製糖原料產量下降,質量不高;加之,大量低價進口糖和走私糖衝擊國內市場,將會造成惡性循環。若按照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未來全國糖產量將會倒退到1000萬噸左右,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全國近4000萬糖農將無出路。

  因此,除了進行適時收儲外,政府還應控制好食糖進口的規模和時機,嚴厲打擊走私糖,避免更多國外低價食糖泛濫進入衝擊國內市場;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對農民種植甘蔗等糖料作物進行直接補貼,以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外,更要從長遠著想,儘快出台產業發展政策,如建立國家級糖業發展基金,扶持高糖料基地建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推進產業機械化進程,改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等,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增強行業抗風險能力,提高糖農收益,保障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促進糖業有序健康發展。

更多食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