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和線上電子書的較量其實換個角度也是傳統行業與新時代產物的比較。實體書店發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這兩年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於紙質圖書的閱讀,市場也開始出現一點點溫暖。跟隨筆者來看下實體書店的市場現狀和前景。
實體書店長足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社會關注和書店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實體書店市場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成年國民紙質書閱讀量均高於電子書。同時,人們紙質閱讀傾向增加,2020年43.4%的成年人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相比2019年提高6.7個百分點。
隨著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及疫情的有效防控,我國圖書銷售市場出現回暖。根據實體書店市場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我國圖書銷售碼洋986.8億元,同比增長1.6%。國家也非常重視全民閱讀習慣培養,連續七年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且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並無明顯替代。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相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0本,保持穩中略升,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29本,基本穩定;紙質書閱讀率基本維持穩定,數位化閱讀率已趨近80%。
中國書店數量超過1000家的有20座城市,其中成都書店數量最多,達到3522家。因為成都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台67個,高校56所,各類人才約389萬人,龐大的人才催生了對書店的需求。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卻只有1445家書店,比長沙(1483家)還少。上海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所有人都在爭分奪秒的工作,閒暇閱讀時間較少。
南京書店數量第二,達到2768家,並且江蘇全省有9個城市書店數量超過一千家,南通蘇州是2200多家,無錫淮安徐州常州揚州鹽城也都有1000多家。江蘇各市書店數量多,說明江蘇人愛讀書,江蘇自古以來就是書香之地,出過很多狀元進士和兩院院士。因為江蘇人愛讀書,所以人才多,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實體書店受到很大的打擊,在國家重視全民閱讀的工作報告加上疫情的背景,對於閱讀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根據對實體書店的市場調查報告我們發現,我國的科研機構和高效以及各類人才為基礎推動了對於書店的需求,未來還是有一個很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