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的再次上漲,價格突破加滿一箱油多花10元從而引發熱議,俄烏嚴峻的形勢是否直接影響油價呢?下面就讓中國報告大廳的小編來帶你們去了解一下吧。
由於美國間接參與了在維也納與伊朗舉行的國際談判,周一早盤亞洲市場原油期貨價格穩定在91.50美元。 1、原油產量小幅增長,近年來,我國原油產量呈現「先降後增」的趨勢。2016-2018年原油產量連續3年下降後,2019年以來原油產量溫和上漲。2021年,生產原油19898萬噸,比上年增長2.4%,比2019年增長4.0%,兩年平均增長2.0%。
2、原油加工量增加,由於我國原油加工技術水平提升,2016年以來,我國原油加工量穩步提升。2016年原油加工量僅54101萬噸,2018年突破6億噸,2020年原油加工量突破7億噸,實現70355萬噸,比上年增長4.3%,比2019年增長7.4%,兩年平均增長3.6%。
3、原油進口量減少,2016-2018年原油進口量高速增長,2019年原油進口量突破5億噸,進口量增速放緩。2021年12月,進口原油4614萬噸,同比增長19.9%,上月為下降8.0%。2021年,進口原油51298萬噸,比上年下降5.4%。預測美國、加拿大和巴西這些非OPEP+的產油國會增產,並應該可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因此,預計2022年供應充沛。當前的衛生形勢及其對經濟恢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會造成價格波動。詢問了三十多名專家都認為,總體上,今年應該是下跌。
2020年初,疫情突發之下,石油需求驟減,石油價格一度跌跌不止,後來隨著全球大放水,國家油價一路走高,漲幅超過50%,並引發了全球大宗商品的暴漲。美元印得多了,也有一定貶值,這些國家自然不甘心,於是很有目的的控制石油產能,瘋狂的持續推高油價彌補損失,帶動了全球大宗商品一起飆升,引發了全球通脹。
2022年開年,國家原油價格仍在持續上漲,美聯儲再次釋放強烈的鷹派加息信號,一旦加息落地,全球美元流動性收緊,油價自然下跌。拋售戰略石油儲備屬於一次性供給投入動作,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原油的供需格局,所以只帶來了短暫的波動,並未從根本上改變趨勢。伊朗若恢復石油出口,一個月就能向市場提供4000-5000萬桶石油,比美國聯合拋售戰略石油儲備的威力大得多,能快速壓制油價的上漲。
更多石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