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油管道系統,即用於運送石油及石油產品的管道系統,主要由輸油管線、輸油站及其他輔助相關設備組成,是石油儲運行業的主要設備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產品最主要的輸送設備,與同屬於陸上運輸方式的鐵路和公路輸油相比,管道輸油具有運量大、密閉性好、成本低和安全係數高等特點。以下對輸油管道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輸油管道工藝方案設計決定著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及項目的投資和效益。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輸油管道工藝技術還存在一定差異。在設計輸量方面,我國設計輸量的餘量僅為5%,而北美地區為10%~15%;管道設計壓力選擇優化設計相對於常規設計更為經濟科學;北美地區採用J曲線法優選工藝方案,明顯優於我國的費用現值法,其可實現管道全生命周期比選和工藝最優化。
目前, 我國對於石油運輸方法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石油能源的性質和石油開採的具體環境決定的。其中, 較輕質量的石油、低凝固點和低粘度的石油能源主要採用等溫輸送方法,即從煉油廠和石油開採處,將石油直接輸送至輸油管道中, 輸送的石油溫度與管道周圍環境的溫度相同,不需做其他溫度控制。石油剛開始輸送至輸油管道時,石油的溫度與剛開採出的溫度不相同,因此, 在運輸過程中, 輸油管道中的石油會與周圍環境或介質會產生熱量交換, 在大部分輸油管道運輸過程中, 石油的溫度通常小於周圍環境溫度,因此, 對於易凝結、高粘度的石油主要採用加熱、摻輕質油進行稀釋、水懸浮、加催化劑、增加減阻劑等方法, 保證石油的高效、安全運輸。
2017-2022年中國輸油管道製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目前全球經濟整體增速放緩,油氣行業發展受供需失衡及國際政治經濟博弈影響,油價大幅下落,行業發展步入低谷,高成本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投資逐步減少。為了了解全新國際油氣行業發展形勢下油氣管道建設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能源結構發展趨勢及區域能源發展戰略,總結全球在役油氣管道運行現狀和新建管道建設情況,關注重點管道的建設動態,全面把握全球油氣管道發展現狀及趨勢。結果表明:未來油氣管道建設將呈現出拓展能源進出口通道,減少高成本風險投資,管道建設投資整體下降以及天然氣管道建設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據此,深入探討了全球油氣管道建設情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中國油氣管道發展的影響。
未來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的占比不斷提高、跨國天然氣管道的跨越式發展,以及油氣管密度的提升,未來幾年油氣管道的建設步入加速周期。與此同時,中國管道工程技術獲得多項重大突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國油氣管道建設必須加速快跑。加快能源戰略通道和國內油氣骨幹管網建設,將使我國油氣供應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國外也看中了中國市場,並加速在中國的行業市場布局。6月17日,加拿大政府批准新建一條從西北部油田通往太平洋沿岸的「北門」石油管道,以便於向亞太國家出口石油,主要瞄準中國市常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企業應當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向國外標準看齊,將管道建設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輸油管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輸油管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