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在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悄然盛行。中國從開始的經濟萌芽到在世界上經濟占到主導地位只花了短短的30多年。人們的財富增值和財富積累在飛快的發展,高淨值人群人數已經處在世界前列。以下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現狀分析。
三十年華麗征程,中國開啟股權投資新時代。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6年國家科委和財政部聯合幾家股東於共同投資設立了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公司。海外投資基金於1992年前後第一次湧入中國,但是因為優質項目少、退出渠道不夠通暢,多數外資機構並沒有展開投資。1999年,大量投資投向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但是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以後,大批投資機構虧損,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低潮期。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企業板為私募股權投資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私募股權投資成功的案例才開始出現。2004年到2014年十年時間,儘管金融危機使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陷入低潮,但是《新合夥企業法》出台、創業板推出和新三板擴容等為股權投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行業監管政策落定和逐漸完善,中國市場逐步邁入股權投資新時代。
近年來,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新《合夥企業法》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以採取有限合夥形式。有限合伙人只在自己的投資額度內承擔投資風險,基金經理管理合夥資產承擔無限責任。該法規定:合夥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國家有關稅收規定,由合伙人分別繳納所得稅,從而有效避免了在公司制模式下雙重徵稅的問題,個人投資者可以合法享受股票投資收益的免稅優惠,符合投資者切身利益。 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建立也為PE投資拓寬了退出渠道,以及我國資本市場較高的IPO市盈率增厚了PE的業績,加上政府引導基金的共同作用,吸引了更多的社會富餘資金流向PE領域。在以上利好因素的綜合作用下,08年金融危機後的幾年間,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無論在投資規模、投資金額還是在投資案例方面都實現翻倍增長。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准入門檻較高並對投資者數目設定了限制,這決定了PE市場不會像股票市場一樣有廣泛的資金渠道。在資金募集上,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通過非公開的方式向特定少數私營企業和富裕的個人募集資金,相對來說,資本來源較單一。在美國、香港、日本等私募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私募股權投資業資金主要來源是機構投資者,包括年金、養老金、證券基金,以及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等,確保了投資資金的數額和穩定性。而我國除了外資和國有資本(包含產業基金)以及少量社保基金, 其它資本來源有限,其業務經常與證券業務等混合。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表明,在我國PE資金來源構成中,除部分由海外資金構成外,政府和企業占比最多,分別為25.2%和 37.9%,兩者之和占內地PE 資金來源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諸如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保持近幾年的比例,變化不大,約為10% 左右;而來自個人的投資比例近年來雖有所提高,但總體增幅不大,仍然有上升空間。
隨著私募股權投資概念在中國的不斷深入,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新型投資工具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採納,2012年全年新募基金總量再創新高,我國共有369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募集,同比增長57.0%,但就募集金額來說,披露金額的359支基金共計募集253.13億美元,下降了34.9%,平均單支基金規模創下歷史新低,整體來說2012年募資較為困難。
從清科公司公布的研究報告來看,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青睞傳統行業,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明顯,2010年以來國家先後頒布多項產業振興文件,惠及多個行業,生物技術當年投資案例數量達55起,成為年度投資最熱門的行業,投資總額方面,機械製造和網際網路該類傳統行業當年分別以11.78億美元和11.13億美元穩居行業之首。
2017-2022年中國私募股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廣義上,私募股權投資包含了企業初創時期的發展資本、企業擴展時期的夾層資本、企業成熟時期的重振資本等內容。而狹義的私募股權投資則主要是指對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當前中國產業資本正向金融資本進行轉型,
總而言之,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資本運作方式,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並且其經濟地位會不斷的提升,其發展將日益重要。當前所急需解決的是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問題。
更多私募股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私募股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