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2013年鐵合金行業現狀分析,我們了解到,我國鐵合金行業受國內外的環境影響,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企業壓力顯著增加,市場競爭激烈。以下是中國報告大廳對我國鐵合金行業提出的幾點問題。
一、鐵合金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惡化
2012年我國鐵合金累計產量達到3129.3萬噸,增加15%,創歷史年度新高。其中,12月份產量288.7萬噸,增加25%。當前,從國內鐵合金產業的產能調控、節能減排和產業集中度來看,國內鐵合金產業發展形勢均與調整目標背道而馳,產業轉型任重道遠。
二、企業受上下游雙重擠壓
由於我國在鐵礦石、錳、鉻等鋼鐵業原材料上缺乏定價權,導致在原材料進口方面受主要貿易商及出口國家政策影響較大,企業承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大。同時,受國內鋼鐵企業嚴格控制鐵合金採購價格影響,鐵合金企業很難將原料價格上漲向下轉嫁,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由於我國企業缺乏對原料礦的進口定價主動權,在原料礦無法自足的背景之下,國內眾多鐵合金企業往往處於被動局面。
三、鐵合金企業外部競爭壓力增大
巴西、印度、哈薩克斯坦以及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均下調鐵合金售價應對鐵合金疲軟需求。2012年4季度歐洲鉻鐵基準價下跌15美分至1.10美元/磅鉻,為近三年最低點。而我國鐵合金在原料、電價上調、高能耗等綜合成本上升帶動下,原有低價優勢被明顯削弱,國內鐵合金出口空間受到擠壓。
更多鐵合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合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