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3年前4個月,中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市場呈現量價齊跌的複雜格局。在全球經濟復甦動能不足與國內產業調整背景下,鐵礦砂、原油、煤炭等關鍵資源進口規模普遍收縮,價格波動顯著。與此同時,部分高附加值產品需求逆勢增長,折射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層邏輯。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這一趨勢背後的市場信號及行業動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礦砂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口鐵礦砂3.88億噸,同比減少5.5%;進口均價每噸710.4元,較去年同期下跌17.8%。這一數據反映出國內鋼鐵行業產能優化與環保限產政策的持續影響,疊加國際鐵礦石供應端競爭加劇,導致進口量價雙降。鐵礦砂作為基礎工業原料,其市場表現直接映射出製造業需求端的收縮壓力。
同期原油進口量為1.83億噸,同比僅增長0.5%,但每噸均價下跌8%至3936.7元;天然氣進口則呈現量價齊跌態勢,3899.4萬噸的規模同比下降9.2%,價格跌幅達6.1%。原油市場的微增表明國內能源安全儲備需求仍存,而天然氣進口下滑可能與替代能源推廣及國際LNG價格高位回落有關。
作為重要農產品,大豆前4個月進口量為2319萬噸,同比減少14.6%,均價每噸3283.2元,下跌15%。這一變化既受南美供應鏈波動影響,也反映國內調整飼料配方、拓展替代蛋白來源的策略成效。
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同比下降3.9%,至174.2萬噸,但每噸均價達6.9萬元,同比上漲8.5%。儘管總量微降,但價格上漲凸顯新能源汽車、電子製造等領域對高端金屬材料的剛性需求。
與大宗商品普遍疲軟形成對比的是,14月機電產品進口額達2.23萬億元,同比增長5.7%。這一數據表明,在半導體設備、工業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國內產業升級步伐未受外部環境拖累,持續釋放市場潛力。
總結來看,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大宗商品進口的「量跌價挫」與機電產品的逆勢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既反映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向供應鏈傳導的影響,也揭示出產業結構升級對市場需求結構的重塑作用。未來,在保供穩價政策推動下,關鍵資源進口規模或逐步企穩,而高端製造領域的持續擴張將成為支撐進口市場的重要引擎。
2018年5月中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6261.9百萬美元,同比下降6.8%。鐵礦砂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工業原料之一,它主要用於煉鐵。以下對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
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2018年1-4季度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波動幅度較小,波動幅度不超5%。鐵礦砂行業分析指出,2018年12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為8664.8萬噸,同比增長3%。1-12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為106447.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減少1%。
鐵礦砂作為一種重要的礦產資源,在人類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從鐵器時代的兵器到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與鐵礦砂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從理論上說,凡是含有鐵元素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稱為鐵礦砂。但從鐵礦砂在工業利用的角度出發,只有當礦石中鐵礦物或鐵元素的含量達到一定含量時,在現在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採、選別和利用的才可以稱為鐵礦砂。現從三大市場預測來分析鐵礦砂行業趨勢。
在宏觀經濟增速進入較低增速的新常態下,下游鋼材需求將放緩,鋼價低位運行也成為常態,企業競爭激烈、盈利微薄、經營困難格局難改,減產停產情況也較為常見,因此預計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增幅有限,預估產量增加在500-800萬噸,粗鋼產量達到8.3億噸左右,同比2014年增幅僅為0.8%。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生鐵產量已在峰值,2015年變化或略有降低,在7.1億噸左右。由此預計2015年中國鐵礦石需求難以上漲,約在11.4億噸左右。
根據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的統計,截止2012年底中國國內鐵礦石(原礦)的產能為15.8億噸/年,2013-2015年底新增產能達到2.5-3億噸,預計到「十二五」末,中國鐵礦石產能將達到18.0-18.5億噸/年左右。2014年中國生產鐵礦石15.14億噸,環比2013年的14.51億噸,增加了6300萬噸,增幅為4.3%。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考慮到目前全球鐵礦石已經供應過剩、鐵礦石價格快速下跌的格局下,中國國產鐵礦石由於較高的生產成本而失去競爭優勢,部分高成本礦山已被迫減產甚至關停,2014年約有20-30%的礦山企業停產。我們估計2015年停產的礦山將達到30%,甚至更高。國產鐵礦石的產量將出現下滑,預計產量在14億噸左右。
綜合上述判斷,我們預計201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新增4500萬噸,達到9.78億噸。進口鐵礦石占中國礦石供應量的比例將達到78%左右。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價格方面,考慮到2015年鐵礦石供應過剩明顯,而需求增長有限的情況,預計鐵礦石全年均價將低於2014年,62.5%粉礦價格在50-65美元/噸(CFR)的價格區間波動,整體維持低位運行態勢。
隨著我國鋼產量的急劇增長,鐵礦砂的消費量逐年大幅攀升。我國國內礦山1990年原礦產量為1.79億噸,2008年達到8.24億噸,18年內上漲了4.6倍。消費大量的鐵礦砂,光靠開發國內礦山顯然是不現實的,未來仍將大量進口鐵礦石。鐵礦砂行業趨勢分析,未來鐵礦砂市場供需形勢將依然緊張,鐵礦砂供不應求的局面將依然持續,鐵礦砂價格整體仍將可能保持在高位運行。同時根據對2000年以來統計數據分析,我國粗鋼/生鐵比仍為1左右,按照It生鐵大約需要3.5t國產鐵礦石,預測2010 - 2020年鐵礦砂累計需求量(國內標礦3,3%) 261億噸,其中2015年需求21.9億噸,2020年需求23.8億噸。
1、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進口數據分析:
從進口量方面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進口量達6,976.74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97%。2015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進口數量為7,488.01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8%。
2012-2015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HS:26011110)進口量年複合增長率為2.33%。詳見下圖:
圖 2012-2016年9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HS26011110)進口量及增速統計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從進口額方面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進口金額為3,839.11百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65%。2015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進口金額為4,867.19百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3.17%。詳見下圖:
圖 2012-2016年9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HS26011110)進口總額及增速統計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2、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出口數據分析:
從出口量方面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出口量達0.06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7.00%。2015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出口數量為2.0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6.32%。詳見下圖:
圖 2012-2016年9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HS26011110)出口量及增速統計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從出口額方面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出口金額為0.10百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4.29%。2015年我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出口金額為1.77百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5.17%。詳見下圖:
圖 2012-2016年9月中國鐵礦砂及其精礦(平均粒度<0.8mm未燒結)(HS26011110)出口總額及增速統計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2015年,二連口岸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以下簡稱鐵礦砂)463.1萬噸,同比(下同)減少7.6%,進口總值12.8億元人民幣,下降39.8%;進口平均價格每噸276元,下跌34.8%。鐵礦砂進口量價齊跌的主要原因為:一是國內鋼材市場旺季不旺,鐵礦砂需求不斷萎縮,作為產銷旺季的九、十月份鋼鐵行業未有起色,上游進口鐵礦砂量、價繼續承壓;二是全球鐵礦石市場繼續維持供大於求的格局,主要供應商有充足降價空間,鐵礦砂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