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保險是由保險公司用一份保險合同為團體內的許多成員提供保險保障的一種保險業務。在團體保險中,符合上述條件的「團體」為投保人,團體內的成員為被保險人,保險公司簽發一張總保單給投保人,為其成員因疾病、傷殘、死亡以及離職退休等提供補助醫療費用、給付撫恤金和養老保障計劃。
超過4成的僱主在員工福利的投入超過總成本的20%。為留住人才,企業持續增加福利支出。然而,不少企業出於產出最大化的考慮,整體福利支出設置更多傾向於高管層,而對於企業中層和骨幹員工而言差異化福利需求普遍缺失,數據顯示僅有16.2%的企業將他們納入高端醫療。企業中層骨幹員工對企業福利的價值認可度偏低,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團險銷售不同於個險,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拜訪機構客戶,公司曾規定每月拜訪幾次,有時候甚至需要公司高層出動。一旦拿下保單,保費往往幾萬元,甚至百萬元乃至千萬元。
2016-2021年中國團體保險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示,在此背景下,為搶占商業保險細分市場,不少保險公司開始紛紛角逐。記者了解到,此次招商信諾推出的精英智選員工團體醫療保險計劃,是為企業中層管理人才量身定製的超值保險保障福利,通過調整自付比例,以適中價格讓企業中層員工也能獲得突破社保範圍的醫療支出保障,進而滿足中層員工對醫療保障的更高需求。
中層管理人員是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的中堅力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推進作用。張志剛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為中層員工提供更加豐富的福利保障,包括高水平的醫療保障和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這不僅將成為企業吸引和留用骨幹人才的競爭武器,同時切實幫助核心員工提升就醫體驗和健康水平,確保集中精力投入生產經營,提升生產力。
除了購買保險支持關聯險企業務外,險企股東也頻繁增資險企。記者對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平台發布的保險公司擬增資公告梳理髮現,8月份以來共有14家中小險企發布了增資計劃,擬增資額達210.29億元。
無論是直接的業務支持,還是資金支持,實力雄厚的股東是險企快速發展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頻頻發布公告,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與此同時,社會資本參與成立保險公司的熱情高漲。
在股東或關聯方給險企以業務支持的同時,一些險企也給予股東或關聯方其他業務支持。
比如,君龍人壽近期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行存入2000萬元整,並辦理6個月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9%,起息日為2016年9月20日,到期日為2016年3月20日,實際存款天數181天。
資料顯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君龍人壽股東之一台灣人壽於2015年10月15日正式併入中信金控,成為中信金控100%控股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