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是直接為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提供服務,全球各國已出台多項政策措施鼓勵推動行業的規模化應用、商業化服務及國際化拓展,40家商業航天公司預計將製造發射550顆衛星,以下是衛星通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9年,全球共有在軌衛星1459顆,分屬59個國家。衛星通信行業發展前景指出,全球衛星數量過去幾年快速增長,由2012年994顆在軌衛星增長至2019年1459顆。在軌衛星中,數量最多的是包括通信衛星在內的商用衛星和對地觀測衛星,分別占比35%和19%。
衛星通信行業分析指出,衛星通信具有覆蓋範圍廣、通信距離遠。通信頻帶寬、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特點,可以實現移動通信網絡無法實現的廣域覆蓋。網際網路需要融合兩個基本網絡:由地面蜂窩網組成的區域網部分和由衛星網絡組成的全局網部分。
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發射心由長征乙運載火箭成功,並被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中星十六號」正式交付使用。「中星十六」是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按照計劃,2020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18號高通量衛星,屆時將實現衛星網際網路對中國全疆域覆蓋,2021年,將發射2顆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在增強對國內覆蓋同時,實現一帶一路覆蓋。
1、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衛星應用產業是我國大力支持和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行業。我國於黨的「十九大」時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較大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隨著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持續加速,國防信息化建設支出占軍費支出比重將保持穩定甚至增加,衛星應用產業將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
2、「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帶來衛星通信新機遇
衛星通信行業發展前景指出,我國全面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這一戰略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連接「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的通信走廊將成為未來這一新的合作體的重要基礎建設,而衛星通信將成為打通「一帶一路」通信鏈路的唯一途徑,這也將給衛星通信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衛星通信主要以C頻段(4-8GHz)和Ku頻段(12-18GHz)為主,少部分衛星採用Ka頻段(27-40GHz)。頻率的高低,決定了通信傳輸帶寬的大小,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傳輸的數據量上限也越高。所以高通量衛星採用Ka頻段為主。但在發射功率給定的情況下,頻率越高,傳輸距離則越小。因此,高通量衛星運行軌道主要以低軌道為主。
展望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產業,將帶動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體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預計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達到686億元,以上便是石衛星通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衛星通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星通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