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航天技術的結合,長期占有衛星服務業收入90%以上的份額,全球共有40餘家主要的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衛星轉發器帶寬容量為902GHz,以下是衛星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世界軍工產業發展迅速,科研投入和製造規模不斷增長,傳統軍事強國地位穩固,新興市場軍工產業發展迅速。衛星通信行業分析指出,隨著軍費支出增長,我國軍工產業目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我國周邊安全局勢的變化以及國防戰略的調整,我國軍費支出顯著增長。軍費的持續穩步增長為軍工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衛星通信具有覆蓋範圍廣、通信距離遠。通信頻帶寬、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特點,可以實現移動通信網絡無法實現的廣域覆蓋。衛星組網將會激發高通量衛星需求市場。衛星通信行業發展現狀指出,高通量衛星主要使用Ka頻段,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低單位寬帶成本以及更加靈活的終端設備等。
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40餘家主要的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衛星轉發器帶寬容量為735GHz,使用容量為422GHz,使用率為57.30%,為4100 余個廣播電視頻道提供傳輸服務,2019年總收入為113億美元。
我國共有民用飛機架數為5046架,同時,2019年我國民航旅客周轉量為7282.55億人公里,同比增長14.97%。而我國機載通信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普及率遠低於北美、中東及歐洲地區航空公司。高通量衛星的大容量帶寬、抗干擾性強及終端易於安裝滿足機載通信的要求,兩者的業務發展相互促進,將不斷提升機載通信的普及程度。
我國軍隊正處於信息化建設關鍵階段,軍工電子信息行業承擔著「信息系統一體化、武器裝備信息化、信息裝備武器化、信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任務。衛星通信行業發展現狀指出,隨著衛星導航在國防領域領域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於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等許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義。
2019年4月,中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發射心由長征乙運載火箭成功,並被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2020年1月23日,「中星十六號」正式交付使用。「中星十六」是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按照計劃,2020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18號高通量衛星,屆時將實現衛星網際網路對中國全疆域覆蓋,2021年,將發射2顆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在增強對國內覆蓋同時,實現一帶一路覆蓋。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十三五」是我國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過渡的關鍵時期,主要從科學規劃和利用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統籌推進航天領域軍民融合、建設陸海空天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著力,同時集中突破低軌衛星通信、空間網際網路等前沿關鍵技術,推動空間與地面設施互聯互通,構建覆蓋全球、無縫連接的天地空間信息系統和服務能力,以上便是衛星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衛星通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星通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