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電動物流車市場規模為112億元,2016年大幅增長至200億元。2016-2020年合計市場空間2015億元。電動車與傳統車最大的差異在於三電核心零部件,板塊彈性最大的也正是該環節。那麼電動物流車行業發展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電動物流車行業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以純電動物流車為主的純電動專用車市場,自2013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從2013年的約2000輛,發展到2015年的4.8萬輛,2016年再度飆升至6.07萬輛,同比增長27%,相比2013年更是翻了29倍。而即使在財政補貼出現較大退坡的2017年,純電動物流車市場仍然繼續快速增長,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
目前,我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7%,整個物流行業存量有超過2000萬輛燃油物流車,新能源物流車當前市場滲透率僅有2%,新能源汽車替代整體擁有巨大的市場容量。業內人士預計,從市場發展規模和投入的資源比例來看,新能源物流車潛在的市場空間可達300萬輛。
目前,多家電動物流車企業表示市場不是問題,已經有大量的訂單在手,只等政策落地就能迅速上量。補貼的完善在初衷上是好的,是為了清除像吉姆西這樣的騙補企業,為行業提供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保護真正做產品的企業良性發展。但是,已經進入了7月份,如果政策再不落地,恐怕會對相關企業乃至整個整個電動物流車產業帶來負面影響。整頓是正常且必要的,時間是長了一些。因為去年下半年電動物流車出現了許多問題,包括技術標準的不完善、車輛是否真正投入使用,還有騙補、套補的問題,一個政策的制定出台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完善。
除了政策落得的時間讓企業感到糾結外,一些企業對指標的調整,也頗感困惑,要達到電池質量不超過整車質量的25%,就要增加車重,這與輕量化的發展方向是相反的。推薦車型目錄的要求是為了刺激純電動物流車朝著輕量化方向發展,未來純電動物流車市場的發展趨勢將是企業通過改善電動物流車車型構架,最大限度減輕車身自重,同時減輕電池質量,提高動力電池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安全,提高零部件性能,實現續航能力的提升。並非簡單的增加整車質量。
從長遠來講,補貼標準和技術指標的調整能夠對整個電動物流車產業起推動作用,但是政策的調整也要考慮企業承受能力,電動物流車剛剛開始蓬勃發展,失去明確的政策指引和鼓勵,不利於產業的穩定發展,即使詳細的政策出台需要一定時間,是否也應該考慮給出一個較明確的方向供相關企業參考呢?
鑑於不久前,在陝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發布的馬凱副總理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所做的批示,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所做的相關指導。可以預見騙補事件即將有結果,在這之後預計相關政策也會逐步落定,包括修訂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動力電池前三批白名單、新能源汽車第四批目錄等。如果相關政策能夠儘早落地,根據相關物流車企業的介紹,預計下半年電動物流車即使不能爆發式增長,也會有較好的銷量。
通過對電動物流車行業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純電動物流車市場現在還處於產業的起步期,除了市場上現有的車企以外,還有不少外來資本通過併購等方式進入該細分市場,這些外來資本,有的有技術,有的有營銷,有的有資金,各憑本事出招,也在客觀上為純電動物流車市場帶來了不穩定因素。以上便是筆者對電動物流車行業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物流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物流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