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快消品市場空間大。根據數據,2016 年我國包含包裝食品、含酒精飲料、軟飲料、日化品在內的快消品零售額為 3.2 萬億元,同比增長 5.1%,市場空間龐大。下面進行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從流通渠道看,快消品的流通渠道總共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現代流通渠道,包括大賣場、超市、連鎖便利店、品類專賣店;二是電商渠道;三是傳統通路,即夫妻店,店主即店員,店面積大小不一,一般在 200 平米以內,主要銷售食品飲料菸酒等商品。
2015 年我國現代流通渠道出貨額占快消品出貨額 41.5%,線上渠道占 6.9%,傳統分銷渠道(傳統通路)占比高達 51.6%。從品牌商角度看,半數以上的快消品公司傳統通路銷售額占其總銷售 60%以上。其中,食品飲料及酒類企業對傳統通路倚賴最大,40%的食品飲料及酒類企業中傳統通路銷售占總銷售比超過 80%,57.1%的食品飲料及酒類企業中傳統通路銷售占總銷售比超過 60%。
通過對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傳統通路包含 680 萬家小店,數目眾多,廣泛分布各線級市場。其中一線城市小店數量53 萬家,占比 7%;二線城市小店數 114 萬家,占總數 16%;三線城市小店數 181 萬家,占總數的 25%;縣級市小店數目 151 萬家,占總數的 21%;鄉鎮、農村市場小店數目 216萬家,占總數的 30%。
目前近 55%的快消品品牌商使用了至少 200 個經銷商經營傳統通路,其中67.6%的食品飲料(含酒類)品牌商採用的經銷商數目超過 200 個。傳統分銷模式一般按地域進行:製造商——總代理——區域總代理——地方代理——零售商,一般從廠商到終端要經歷 4-6 個環節,流通環節冗長繁複、效率低,渠道利潤被層層消耗。
通過對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催生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據數據,2016 年我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 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25.6%,占社零總額中商品零售額比重已經達14.2%。但從品類看,目前網際網路成功改造/重構的渠道品類以服裝、3C、百貨等耐用消費品為主。但據凱度數據,對於保質期短、客單價低、消費頻率高的快消品(含生鮮)2015年線上滲透率僅 3%-4%。
究其原因,主要是雖然快消品市場空間很大,消費頻率高,但是其客單價低,純電商模式物流配送成本高昂。同時,快消品的消費特徵多為即時性消費,消費者隨時隨地下單,需要 30 分鐘或者一個小時之內送達,即使現在電商的隔日達、次日達這種配送效率也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快消品電商需要就近服務,前端必須有大量密集的終端網點,降低物流成本,滿足半小時/一小時送達要求。
進入2018年Q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同比增長加速增長9.8%,化妝品類增長16.7%。在經濟回暖,終端零售復甦,以及今年冷冬+春節因素催化下,Q1行業數據持續超預期;同時,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以及電商渠道品牌化消費趨勢的加強,為國產龍頭品牌進一步帶來廣闊發展空間。以上便是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消費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消費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