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新三板高速發展的第二年,伴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落地,投資者逐漸回歸理性。 新三板市場發展的如火如荼,背後體現了市場參與各方對新三板的美好憧憬。那麼新三板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新三板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得知新三板市場發展的如火如荼,背後體現了市場參與各方對新三板的美好憧憬。新三板這把火有越燒越旺的趨勢。6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聯合發布財稅[2014]48號文,落實《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國發[2013]號49文),對個人持有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股票股息紅利實施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在此之前只針對上市公司的投資者,但畢竟國內上市的公司數量相對較少。現在這項政策惠及新三板掛牌的公司,這是國家從稅收層面鼓勵企業到新三板掛牌,同時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投資,財稅[2014]48號文出台後,意味著企業只要掛牌新三板,20%的股息紅利稅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而新三板掛牌顯然比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容易很多。僅此一項政策,將使相當一部分公司為享受分紅政策而選擇掛牌新三板,而這些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大,盈利能力強,這將對新三板的發展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三板擴容2年以來,市場快速發展,掛牌數量逐年增加。根據CVSource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1萬家,成為全球掛牌數量最多的股權交易市場。
筆者認為,在我國多層級資本市場中,新三板市場是改革最為迅速的板塊,已經是我國多層級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來看,監管層有意通過調節掛牌節奏和完善退市機制,控制掛牌企業數量的增速。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股轉公司將建立掛牌准入的負面清單,重點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限制產能過剩和限制淘汰類行業等。
隨著監管層對掛牌企業審核逐漸趨緊,加之券商業務風險提升以及人工成本增加,主辦券商推薦掛牌費用隨之上漲,主辦券商也變得越來越謹慎。一些主辦券商實際已提高了內部立項審核標準,包括對擬掛牌企業的收入、淨利潤、規模、行業等進行了事前篩查,以便提高主辦券商推薦掛牌的成功率。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市場交投低迷狀態在2017年可能無法得到根本改善,流動性不足的矛盾依舊較為突出,融資功能弱化,這種現狀也使得一批企業對新三板望而卻步。由此,筆者認為,一些計劃登陸新三板的企業掛牌積極性正在下降,從而影響市場掛牌節奏。
新三板在五年後,掛牌企業數量將累計達到5萬家,總市值超過20萬億。這個數字甚至將大大地超過今天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總和。所以新三板不再會是大家心目中所以為的"小弟弟",或者是"中學"。新三板將是一個獨立的有規模的資本市場。
第七個預測,新三板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又一重大的制度創新成果被載入史冊。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過程當中,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實施過程當中,發揮核心驅動力的價值,成為中國經濟的新的驅動力。新三板將同創業板和主板一起,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的發動機。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中國經濟改革核心驅動力的首次嘗試。
新三板是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主戰場、主載體,只有快速掛牌,有效提升企業市值,才能在未來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盛景已幫助500家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並實現了市值大幅攀升和成功融資,如果你希望通過掛牌新三板邁進資本市場的大門,或者希望在掛牌後提升企業市值、引入戰略投資者、高效做市。
通過對新三板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得知 未來,投行的項目資源將聚集在新三板,投行對項目的早期挖掘更加重要,投行業務將回歸定價和承銷的本源,傳統IPO規則下依賴人際關係的遊戲規則將在新三板市場被顛覆。新的格局下,投行將以定價與承銷能力定天下,那些已經發力於此的投行,或將最終勝出,成為真正的大行。以上便是筆者對新三板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新三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三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