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醫療美容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和信任度的質疑。北京藝星醫療美容作為行業內的知名機構,近期因服務態度、價格策略以及醫療操作等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不滿。從大眾點評的差評到黑貓投訴的密集發聲,消費者的反饋揭示了醫療美容行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如何平衡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的難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多名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對北京藝星醫療美容的服務進行了差評反饋,問題主要集中在服務品質和價格上。消費者們反映,儘管醫療美容行業面臨經濟環境的挑戰,但北京藝星醫療美容並未在服務和技術上進行相應的提升,反而提高了價格,服務態度也變得傲慢。消費者們體驗到的服務價格昂貴,但服務質量卻有所下降,甚至在諮詢過程中遭遇了不專業和不友好的對待。此外,消費者還提到在諮詢過程中被推薦了比單獨購買更昂貴的套餐,感到被誤導和欺騙。
更有消費者反映,北京藝星醫療美容在注射肉毒素瘦臉針的過程中並沒有為消費者足量注射。該消費者表示,當時僅想打100單位的瘦臉針,後來考慮到帶下頜線的套餐,希望起到緊緻作用,所以最終購買了150單位的A型肉毒素。然而,實際操作中,護士只配了兩瓶肉毒素,另一瓶未動,醫生在注射結束後迅速將藥劑及空瓶收走,消費者並未有機會對質。該消費者感慨,醫美行業的門道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大部分人最關注的點可能就在藥的真假,無法從頭到尾關注注射劑量。
黑貓投訴平台上的消費者投訴進一步暴露出北京藝星醫療美容在服務態度與價格策略上的失衡。消費者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退款難、誘導消費、服務質量差等方面。有消費者表示,在北京藝星購買的超皮秒項目未消費卻遭遇退款難題,儘管商家同意退款,但一個月後仍未收到款項。還有消費者在諮詢整形手術時,遭遇醫院的誘導消費,不僅沒有得到明確的服務合同和收據,還被要求支付額外的體檢費用。更有消費者在進行脂肪填充手術後,對手術效果和醫院的解釋表示不滿,認為醫院存在欺詐行為。
北京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是藝星醫療美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連鎖成員之一。莆系醫療的發展軌跡始終與爭議相伴,其轉型之路也詮釋了民營醫療行業的複雜生態。藝星集團通過系列資本運作逐漸構建起全國版圖,至今已覆蓋18個城市。然而,在監管政策趨嚴的背景下,莆系醫療機構仍難擺脫歷史包袱,過度營銷導致的虛假宣傳痼疾未消,手術資質爭議、術後糾紛處理機制缺失等問題頻繁見諸報端。截至發稿前,北京藝星醫療美容可查行政處罰共7起,涉及醫療安全、環境污染、物價規定、勞動糾紛等。
從今年1月起,北京藝星醫療美容在大眾點評上的口碑分迅速下滑,目前評分停留在4.1分,即使在今年4月有所上漲,但仍舊不復去年4.8分的輝煌。與之相呼應的,是媒體對機構的深入調查帶來的口碑危機。去年10月,新京報報導的《頻遭整形失敗投訴,藝星醫美身陷維權糾紛》指出,藝星醫美近年來因多起消費糾紛及違規問題引發關注。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整形失敗、虛假宣傳、退款難等方面,454條歷史投訴涉及價格欺詐、效果不佳等問題。此外,藝星醫美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發布違規廣告,使用術前術後對比圖、虛構劇情短視頻誘導消費,涉嫌違反《廣告法》及《醫美廣告執法指南》,製造容貌焦慮。
總結
醫療美容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和信任度的質疑。北京藝星醫療美容作為行業內的知名機構,近期因服務態度、價格策略以及醫療操作等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不滿。從大眾點評的差評到黑貓投訴的密集發聲,消費者的反饋揭示了醫療美容行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如何平衡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的難題。莆系醫療想要真正轉型,就必須回歸醫療本質,重塑商業邏輯,在資本擴張與醫療責任間尋求價值平衡,只有重構價值體系,方能在行業洗牌中實現真正蛻變。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醫療美容是結合了醫學和美容的跨領域產業,為消費者提供了通過醫學手段有效改善外貌的機會。醫療美容機構近年來市場數量不斷增加,連鎖經營模式成為市場主流。以下是2024年醫療美容市場分析。
全球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約540億美元,《2024-2029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預計到2028年將接近94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0%。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全球醫療美容的重要市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的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接近100億美元。韓國和日本的醫療美容產業也非常發達,成為全球整形手術和皮膚護理的重要中心。美國和加拿大的醫療美容市場也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注射類治療、皮膚管理和微整形領域。歐洲的醫療美容市場增長相對穩步,但隨著抗衰老和美膚需求的上升,市場潛力逐漸被挖掘。
醫療美容市場分析提到政府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規範行業的發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例如,對醫美主診醫師的備案政策進行了更新,要求主診醫師需具備相關臨床工作經驗,並完成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這些措施有助於提升醫美行業的整體水平和服務質量。
醫美機構越來越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通過社交媒體、線上平台等渠道進行品牌推廣和客戶引流。同時,連鎖經營模式也將成為醫美機構拓展市場的重要手段。一些知名醫美品牌通過技術創新、服務質量提升等方式,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全球醫療美容市場可以細分為美容植入物(如面部植入物、乳房植入物等)和其他類別。美容植入物在市場中占據主要份額,其中面部和乳房植入物尤為受歡迎。美容市場還可以細分為手術和非手術領域。2024年非手術領域占據63%的市場份額,非手術美容小工具的日益普及以及公眾對微創治療的認識,推動了非手術治療的擴展。
醫療美容市場分析提到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可以細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輕醫美)兩大類。2022年我國非手術類的輕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1207億元,占整體市場的53.2%,手術類占比達46.8%。非手術類項目因其靈活、創傷小、恢復期短、風險低等特點,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手術類項目前五分別為吸脂(占比17.07%)、鼻綜合(8.64%)、眼綜合(8.10%)、面部提升(8%)、隆胸(6.11%)。非手術類項目前五分別為緊緻抗衰(25.07%)、除皺瘦臉(20.22%)、玻尿酸(16.43%)、美白嫩膚(10.11%)、祛斑去色素(5.82%)。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的競爭格局相對分散,尚未有一家機構能夠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醫美機構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服務、品牌、價格等方面。一些知名醫美品牌,如華美、藝星等,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服務質量提升等方式,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綜上所述,在全球範圍內,非手術類項目占據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大;而在中國市場中,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也備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提升,醫療美容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人類一直都在與大自然抗爭,希望能在生理上保持健康延長壽命,外觀上更加年輕、漂亮和氣度非凡。追逐對美的嚮往和當代科學技術的進展促使醫療整形美容業的快速發展。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對2016年醫療美容市場調查統計。
醫療美容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兩種,手術類包括五官醫療美容、美體醫療美容、皮膚醫療美容、口腔醫療美容、其他醫療美容等,非手術類包括注射填充類、無創年輕化、雷射美容等。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手術類項目中,眼部手術是最受歡迎的,達到了142.75萬例。抽脂以137.29穩居第二位,隆胸、字體脂肪移植、鼻部整形分別以134.82、96.57、84.59位列第三、四、五位。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非手術類項目中,肉毒素以483.09遠超於玻尿酸269.06穩居第一。雷射脫毛、化學換膚、雷射皮膚磨削分別以127.76、49.3、38.3占據三、四、五位。
在醫療美容市場,消費者最關注的醫院資質和手術價格,但同時對於手術效果、醫生職業水平、手術的安全性也有較高的關注。而對於恢復的時間與疼痛,隱私保護方面,相對的關注點較低。
更多醫療美容市場數據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