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嬰兒用品行業分析報告 >> 嬰兒用品行業前景分析

嬰兒用品行業前景分析

2013-05-09 09:26:1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是家庭消費的軸心,且家長們在為嬰幼兒選擇衣物、玩具等商品時,特別注重商品的安全性、教育性和個性化,這就使得家長們把目光自然盯在了嬰幼兒用品的專賣店或其大商場的專柜上。嬰幼兒用品市場到底有多大?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發布的統計公告,中國大陸每年新生嬰兒1600萬,0~3歲的嬰幼兒約6900萬,其中城市0~3歲的嬰幼兒數量超過1000萬,相當於澳大利亞的人口總和。以下是對我國嬰兒用品行業前景分析

  嬰兒用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指出,我國城市新生兒用品的家庭月平均消費達900元。再加上廣大農村城鎮地區嬰幼兒消費,中國大陸的嬰幼兒用品市場每年將超過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因此,一些品質優良、價位適中的品牌兒童用品的專賣店經營形式,將成為未來嬰幼兒用品市場的主流。

  一、中國孕嬰童市場格局剖析

  孕嬰童市場可細分為孕婦(10個月)、產婦(6個月)、嬰兒(0-1歲)、幼童(1-3歲)、小童(4-6歲)、中童(7-12歲)、大童(13-16歲),本文所分析的「孕嬰童市場」僅限孕產期以及0-6歲年齡段的嬰童消費市場。

  中國六歲以下兒童約1.71億,城鎮兒童總數約7700萬,中國嬰兒用品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顯示,兒童用品家庭月消費額九百多元。城鎮嬰童用品市場年消費總額是690億。加上農村兒童用品市場及高速發展的孕產婦用品市場,現階段中國0-6歲孕嬰童產業市場零售總額高達一千億。

  按現有的人口推算,中國的最高出生率大約出現在2016年,人口峰值為2028年,該時期我們也將迎來第五輪「嬰兒潮」。換言之,中國孕嬰童產業尚有二十多年的牛市,市場容量逐步增至2500-3000億元的龐然規模。

  自2000年,孕嬰童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同期中國年均GDP增長為9%,而業界普遍認為產業增長率達30%,企業在制定年度指標時,一般都將30%的增幅視為自然增長率,而相當部分的零售企業將下年度營業指標增長率鎖定在50%~200%。

  驅動孕嬰童市場迅猛發展的便是80後父母的消費進取心。在零售終端與消費群體相互促動下,自2002年起,孕嬰童市場格局衍生如下動變。

  其一,中國範圍內,產業資源逐漸向零售商手中集中。自2002年開始,各大城市孕嬰童用品專店專營風起雲湧,門店越開越大。行業內流行「小城市開大店,大城市多開店」,達成決勝終端的共識,「跑馬圈地」盛行一時。零售門店離顧客最近,分享了市場上的「消費權力」,進而獲得市場的主導權。

  其二,各大城市形成「寡頭市場」。由二、三家規模較大的零售商共享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攫取當地市場定價權,開始擠壓弱勢廠、商的生存空間。

  其三,市場進一步細分。0-3歲嬰幼兒市場仍是消費的主力,孕產市場從產品結構到市場零售網點,填補大量空白點;3-6歲小童市場正逐步明確自身產品定位與專業銷售通路。

  其四,零售業態多元化。在實體門店強勢的商境中,虛擬門店如目錄銷售、網絡銷售風氣已成,不少零售商往往二者並舉,相得益彰。實體店鋪越加豐富多樣,可分為三類:超市型、百貨精品型、專賣店型。專賣店型門店多見於服飾類品牌,以業內較知名的廠家品牌為主。百貨精品型門店大多面積較大,借鑑了百貨商場專櫃陳列方式,品牌形象彰顯。超市型門店的營業面積多在50-200平方米,發展迅速,是主流型態,盈利模式清晰而強勢。除此外,尚有大賣場以及新型主題店、概念店。

  其五,孕嬰童用品連鎖經營來勢洶湧。目前的連鎖經營分為二類,一類是廠家品牌加盟店的拓展,二是地區市場零售商的直營連鎖店。成長性讓人望而生畏,短短四、五年間,孕嬰童市場湧現了若干家營業額過億甚至2-3億的零售商。旁觀者絕難想像僅在幾年之前,她們的年營業額不過幾百萬元。

  二、嬰兒用品行業前景預測

  發展空間巨大

  記得十來年前,嬰兒用品也不過奶瓶、奶嘴、痱子粉等老面孔。而今,商場貨柜上的嬰兒沐浴露、潤膚露、爽身粉、仿真奶嘴、紙尿布等品種繁多,無不顯示出現代文明對嬰兒的呵護和關愛。

  而且,年輕一輩的父母在選擇孩子的衣物、玩具和食物時,通常把安全和質量放在首位,常把一些品牌形象好、價格相對較貴的產品作為首選,這也間接推動了嬰兒用品市場朝著健康、高速的方向發展。

  業內專家指出,嬰幼兒市場的高額利潤,乃是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原因。嬰兒用品市場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000萬至2500萬嬰兒出生,新生兒平均每年消費額在2000至5000元左右,充分顯示出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眼見嬰兒用品市場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商家自然不會等閒。一方面,許多大型商場都開闢了嬰兒用品專區,產品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另一方面,經營嬰兒用品的專賣店也開始陸續出現。一些住宅生活區內,現都開有嬰兒用品小店,生意同樣紅火。

  開店要講策略

  不過,儘管嬰兒用品市場潛力甚旺,但投資者若想加盟或自行開辦一家嬰兒用品專營店,還是得講究一些策略。專家指出,雖然目前類似店面較多,但較上檔次、讓年輕父母放心的專賣店卻算不上多。畢竟嬰兒用品的購買者並非嬰兒,而是其雙親。所以,要注意店的名字、定價、裝修風格、產品特色等都能迎合年輕父母們的喜好,商機還是有的。

  市場評估要事先調查市場總量約有多大,成長性如何,包括投資環境、目標客戶購買力、店面周邊環境、產品環境等。若是加盟,要考慮品牌如何,儘管好品牌的加盟費會高些,但其會有助拉動銷量,加速盈利。

  產品檔次由於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多,父母在選購嬰兒用品時最先考慮質量及安全性;其次才是價格,因此走中高檔價位的產品路線,較易被多數城市家庭接受。不過,哪怕是中高檔產品,也要掌握好品牌溢價,分配成本,考慮到顧客的心理滿足程度。至於高端產品,要考慮產品的身份定位作用。同時廣告宣傳要注意時效性、人性化,並在嬰兒護理知識上下工夫,找到產品的突破點和賣點。

  產品定位建議採用母嬰產品及相關聯產品。要想清楚把產品賣給誰,可在前期調查時多找些准媽媽,聽聽她們的感受和細節,從中找到市場空缺並確定下來。此外,在產品選擇方面,最好是想像出的顧客喜歡並願意買單的,如果自己驗證過就更好了。

  營銷研究要根據母嬰群體的購買特點進行決策。關鍵是滿足顧客需求,重點突出親情化營銷。有條件的話,可先行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去一些成功的專賣店實地借鑑經驗。同時,要了解母嬰產品的相關知識,最好能掌握一定的醫學、營養學等相關知識。而在客戶管理工作方面,要選擇好重點客戶,開展人性化銷售。譬如,店名可以採用一些著名童話故事中的人名、環境、道具等,像綠野仙蹤、小紅帽等,都不是不錯的選擇,從而做到店名和銷售的嬰兒用品相互輝映。

  三、中國孕嬰童市場的「淘金潮」

  2008-2009年,孕嬰童市場處於結構性變革的起始階段。未來十年,孕嬰童行業將面臨「戰國」時代,新的投資、市場重組、產業併購、渠道裂變、市場細分、創新商業模式,為企業和投資人帶來豐灃的機遇。

  玩具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間,一波新的人口出生高潮正在湧來,由此帶來的商機讓孕婦、嬰兒產品的商家們兩眼放光。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早先曾表示,「十一五」時期(2006年到2010年)我國面臨著第四次生育高峰。新中國成立以後是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1962年以後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1987年以後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現在是第四次生育高峰。與前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相比,第四次生育高峰是在低生育水平條件下的一個小的高峰。

  80年代初出生的獨生子女是現在人口生育的主力軍。商家們發現,與前幾年購買孕婦、嬰幼兒用品的年輕父母相比,這批顧客的消費心理有了很大不同,他們更加敢於消費,這裡面的商機之大不可輕估。從中國嬰兒用品產品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前景深度分析研究報告可以看出,以前,孕婦到了懷孕9個月的時候,基本不會再為自己購買衣服,而現在懷孕晚期還為自己購買衣服的人大有人在。而且現在的顧客在挑衣服時對款式非常挑剔,孕婦裝也要和女裝同步,每年商家都要推出時尚新款,老款貶值得很厲害。解百兒童用品商場的韓經理還發現,來購買嬰童用品的年輕父母對品牌非常重視,某知名嬰童品牌的銷售額,占到整個嬰童商場銷售的四分之一左右。另外,單個顧客為孩子買的東西也比以前多。過去很多年輕父母會從已經有小孩的哥哥、姐姐那裡接過孩子的舊衣服、舊玩具,而現在的父母很多是獨生子女,購買的品類多了起來,他們對新產品的接受速度也很快。

  目前在市面上的孕嬰童用品中,國外品牌占據了很大比例。還有不少國外孕嬰童品牌正在積極進入國內市場。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國作為巨大消費市場的誘惑之外,還因為近年在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人口出生率正在大幅下降,根據今年公布的一份歐盟委員會專家報告表明,近幾年歐洲人口的實際增長率為零。市場縮小使得商家對中國消費市場充滿期待。

更多嬰兒用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嬰兒用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