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在加速暴露,銀行對公貸款投放愈加謹慎。在資本市場發展逐步活躍的當下,上市公司、大型企業更多通過定增、發債等途徑融資而非銀行信貸,要求銀行提供更綜合化的服務,多家銀行加大投行業務對大型企業融資的支持。以下對銀行信貸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銀行信貸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7年商業銀行信貸投放也將與宏觀經濟的回升節奏保持基本一致,並基本維持與2012年較為類似的運行軌跡,預計最高的單月信貸投放規模可能超過1萬億元,在最低投放的月份將達到6千億元左右,全年新增信貸規模有望達到9萬億元左右。
受金融脫媒、息差收窄的影響,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微幅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淨利潤仍保持了一定增速,這主要來自2015年以來銀行不良預期改善帶來的撥備利潤釋放。
受MPA考核、同業整頓影響,部分銀行「縮表」,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均出現萎縮,銀行在資產端、負債端都面臨不小壓力。從結構看, 主要是貸款開始回暖,同業資產規模大幅下滑。
負債端壓力巨大。2017年,銀行業存款流失問題更為嚴峻。除四大行穩健增長之外,中小銀行存款壓力巨大。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銀行及郵儲銀行存款總計新增6.27萬億元, 同比少增近2萬億元。8家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僅為2%,遠低於2016年7.8%的全年平均增速。
2017年,隨著宏觀經濟出現復甦跡象, 銀行資產質量趨穩。多數上市銀行呈現了不良貸款餘額上升、不良率下降的情況,這為銀行轉型帶來了基礎和時間窗口。銀行紛紛提出向「大零售」轉型的理念並開始付諸實踐,從2016年的地產加槓桿,到2017年的消費加槓桿,商業銀行正在尋找零售金融轉型的途徑,意圖擺脫對公業務的不良壓力。
從2013年到2018年六年的過渡時間內,中國銀行業將逐漸實行新的巴塞爾協議III,大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要求比以往多了3.5個百分點。在此情況下,一方面銀行業務、上市步伐加快;另一方面,可轉換債券成銀行重要的資本補充手段,這一情況此前罕見。2017年以來,已有11家上市銀行公布發行或者擬發行可轉債的相關公告,計劃募資共計2195 億元。
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戶數1363萬戶,同比增加117萬戶;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達到29.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基礎金融服務的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左右。小微企業貸款和「三農貸款」總量增長很快,其中的金融風險不可忽視。小微企業貸款和三農貸款的獲取渠道多為民間借貸,高昂利率、暴力催收問題比比皆是。為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防止發生踩踏事件,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勢在必行。
更多銀行信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信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