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益生菌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益生菌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益生菌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5-08-21 15:59:0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益生菌的確有許多「益身」功效,如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免疫反應等。然而,隨著市場上「菌種戰」愈演愈烈,整個行業卻陷入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境況。對此,出台與國際接軌的益生菌行業標準的呼聲在業界日益高漲。

  研究發現,益生菌的確有許多「益身」功效,如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免疫反應等。然而,隨著市場上「菌種戰」愈演愈烈,整個行業卻陷入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境況。對此,出台與國際接軌的益生菌行業標準的呼聲在業界日益高漲。

  掀起健康潮

  益生菌可謂是風靡整個食品界的寵兒,從傳統的發酵製品到飲料、糖果、嬰幼兒配方產品及保健食品等,都能夠尋覓到它的蹤影。特別是益生菌乳製品的出現,因其口感好、營養佳,成功地讓中國乳業走出了「三聚氰胺」的陰影。

  那麼,小小的益生菌到底是如何「益身」的?

  在日前於北京召開的益生菌產業新動向發展大會上,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羅學剛表示,益生菌最典型的生理學功能就是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治療腸道功能紊亂。

  「益生菌在體內發酵糖類,可產生大量乙酸和乳酸,使體內環境pH值下降,從而調節和促進腸蠕動,防止致病菌的定植,維持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羅學剛對記者說。

  另外,益生菌攝入人體後還具有一定的營養作用,不僅自身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其代謝產生的酸還可以促進維生素D、鈣和鐵離子的吸收。而且,益生菌還能抑制腸道中腐敗細菌的繁殖,減少腸道中內毒素和尿毒酶的含量,使血液中內毒素和氨含量下降,從而抑制毒素的產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羅雪雲進行了補充,益生菌對治療和預防輪狀病毒腹瀉以及預防抗生素治療引起的腹瀉等也具有一定功效,而且它能顯著改善水解乳清配方粉引起的嬰幼兒濕疹症狀及緩解嬰幼兒因食物過敏引起的腸炎等。

  除此之外,研究發現,益生菌還具有防癌、抗腫瘤、增強免疫力、延緩機體衰老、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效。

  可以說,眾多商家將「益生菌」這種新興的健康概念納入開發視野不無道理。而縱觀國際市場,益生菌掀起的健康潮更是洶湧。益生菌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銷售額為149億美元,2013年達到280億美元,預計2015年年底還將衝刺至320億美元。

  國標滯後的尷尬

  不過,相比益生菌產業較為成熟的已開發國家而言,我國益生菌產業從上游到下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特別是在相關技術指標等國家行業標準上,與國際存在較大差異。

  羅雪雲指出,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出台的《食品中益生菌評價指南》中的定義,添加在食品中的益生菌必須具備三大條件:第一,必須攝入足夠的數量;第二,必須對人或動物健康有益;第三,必須是活的微生物

  「然而,根據我國出台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活菌及其代謝產物,甚至死菌,都被列為可以添加的益生菌菌種的成員。」在羅雪雲看來,相比於國際益生菌鑑定的嚴格性,我國的益生菌行業標準明顯落後很多。

  由於國標滯後,我國益生菌產業發展迅猛的同時,市場魚龍混雜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乳酸菌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益生菌,有別於養樂多、味全等企業對低溫乳酸菌飲料市場爭奪格局的初步成形。近年來,幾無門檻的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低調興起,並出現品牌小且雜亂的局面。

  「國標門檻太低是引發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趙亮曾坦言,我國現行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23年未變,對於乳酸菌數量作出的規定仍舊為出廠時100萬個/毫升,這與不低於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

  除了各種指標與國際不接軌,羅雪雲指出,我國益生菌產業還存在尚無生產規範和產品標準、尚無明確的產品標識要求、安全性和功能性評價程序不夠完善、檢驗方法存在缺陷等各種問題。

  為此,業內人士呼籲,建立健全配套的、與國際接軌的益生菌行業的國家標準已迫在眉睫。

  期待步入正軌

  羅雪雲稱,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立項制定食品用微生物菌種的通用標準以及良好生產規範等新國標。

  不過,要想推動益生菌行業逐步進入規範化發展,羅雪雲還建議,國家除了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微生物菌種及益生菌的法規管理,還應該完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明確規定標識要求,並改進現有的檢測方法,建立在菌種水平上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等。

  「另外,國家對於益生菌產品功能的聲稱也必須持嚴格和謹慎的態度。」羅雪雲表示,具有保健功能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需進行必要的動物/人體試食實驗;申報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通便和促進消化功能以外的保健食品,需提供足夠的科學依據;而對於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及《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等以外的菌種或新菌種,使用前還必須要通過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審查和審批。

  需要指出的是,在益生菌研究方面,雖然國內已經深入到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等層次,不過也有專家表示,我國還應該在益生菌的作用機理及人體驗證、腸道菌群檢測方法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更多益生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益生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