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87.2%的家長贊同孩子在5歲以內學習英語,62.7%的被調查家長認為讓孩子學習英語的原因是英語作為必備的語言工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在少兒英語考級受到熱烈追捧的趨勢下,市場對少兒英語培訓自然有著強烈需求。以下對英語培訓政策及環境分析。
未來隨著家長對孩子英語教育的不斷重視以及出國留學人數的不斷增加,我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將不斷增長,從而也將推動我國英語培訓市場發展。英語培訓行業分析預計到2024年,我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600億元。
2019-2024年中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市場規模預測情況
英語培訓市場「遍地黃金」的現象,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可觀的收益甚至引來國外資本的注入,從開始,就陸續有外資培訓機構來國內掘金,金兩年更是頻頻推出新的品牌。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只有認清英語培訓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分享這塊大「蛋糕」。現從三大階段來分析英語培訓政策及環境。
第一階段為「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5)。英語培訓政策及環境分析,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中國與社會主義國家結盟,並希望與當時強大的蘇聯發展穩定緊密的關係。因此,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整個國家的外語教學都以俄語為主,英語專業僅存於指定的幾所大學裡。但在五十年代後期,蘇聯改變了對華態度,並停止了提供一切援助。這種轉變使得中國政府積極尋求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合作,開始制定新的外語教育政策。1961年左右,英語完全取代俄語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外語,各大專院校積極開設英語專業,同時理工科大學也開始要求學生學習英語。
第二階段為「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橫掃整個國家,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混亂。英語培訓政策及環境分析,在這十年裡,知識分子和學者遭到迫害,整個學術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當時的政策是停止一切外語的教學和使用。「不學ABC,照樣鬧革命」成為當時中國廣為流傳的一句標語。
第三階段為後「文化大革命」時期(1977年至今)。1976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終於走向盡頭,1977年恢復高考後,鄧小平隨即提出改革開放。在這種背景下,英語教育得到了極大的重視。1978年教育部制定政策,要求各中學和大專院校加強英語教育。英語培訓政策及環境分析,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英語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英語培訓教育產品是一種私人產品屬性為主的准公共產品,因為通過接受英語培訓,人們學到了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了自身在未來經濟活動的競爭能力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從這一角度看,接受英語培訓所帶來的利益完全為受教育者所擁有。但是這種產品也同時使得民族文化素養得以提高,使得社會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
更多英語培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英語培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